各位帅哥美女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小书童的读书汇。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心理学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作者是心理学家, 丹尼尔,卡尼曼。
今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锚定效应,也就说我们对某种事做出判断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第一印象和第一信息的支配。
比如成年人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8848米,你无法用锚定效应干扰他的答案,但你要问一个3岁的小朋友,并随便给他一个数字,他就很容易受影响。
暗示也是一种锚定效应,比如我们问你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比108岁大还是小,这道题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含糊的, 你可能会说……小吧,很少见过古代人活到100多岁的,此时我再问你第二个问题,秦始皇去世的时候到底多少岁呢?你可能就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肯定不是108岁的话,那么可能是77,或者88岁?这时候你就接受了我的暗示,其实秦始皇去世的时候只有59岁。说出一个108岁,大的离谱的数字,就是为了干扰你的预期。
锚定效应无处不在,有时是因为启发效应,有时候是因为调整不足,这个心理学现象在生活中更是常见,比如限购就是一种饥饿营销策略,有实验表明,每人限购12罐罐头的超市比不限购超市的销量提高了2倍,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更感同身受,不限购的时候,房价还涨不了多少,只要一限购,立马蹭蹭的涨。说白了就是饥饿营销。限购的限字就是锚定值,你要限制两套,他就争取买到2套,你要限制只能买一套,他甭管有没有需要,也要买上一套再说。当然这种营销举措,在各行各业都是有效的,那么多根本卖不掉的大牌,只要一加上限量款,立马就卖光了。
而你在跟别人谈判,或者讨价还价的时候,先发锚定的人很重要,他会引导你进入一个区域。比如一件价值88元的衣服,对方一张口就是888,那么你砍到3折,他也能赚上好几倍。
在明星人物的公关事件中,也经常遇到锚定效应的情况,当你不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应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一个夸张的锚定说法,将整个舆论引向歧途。人都是爱听夸张的,负面的事件,这个事件越夸张越有传播力,他才不去管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这要求做公关的人,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给出锚定值,从而引导舆论的方向。
下面我们讲可得性启发法,也就是通过一些问题,让对方对他的大脑进行搜索,从而根据他回答的问题,来做出判断。现实生活中最长出现的是可得性偏见,比如上个月刚发生空难,那么坐火车的人明显更多,这就是很愚蠢的可得性偏见,因为一些极端案例,而产生了偏见,实际上飞机的安全程度不仅不会降低反而还会因为加强安全排查而提高了。
那么明天我们再来说说焦虑情绪的影响,咱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