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在引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的诗词五首,其中的五首诗词有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杜甫的《春望》、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杜牧的《赤壁》还有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对于其中的前四首诗并不陌生,也给不同的学生们讲过多次,总的来说,比较熟悉,自然好讲,也容易讲得明白。但是,令我非常不理解的是最后一首,也就是李清照的《渔家傲》,可能是由于第一次讲授这首词,一时不知道这首词该从哪个角度去讲,又让学生们掌握什么?
按说,诗词大家李清照作品非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更是耳熟能详,很多人都是倒背如流,却为何单单拿出这一首来跟学生见面呢?我不明白。
也许这首词在李清照作品中属于风格迥异的一首吧!这是一首记梦词,记录的是一次梦游的过程。也可能是因为词中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之句,但是我以为欣赏诗词不能完全只看单句吧,应该全面理解诗词内容吧!
希望能够有语文届同行帮我指点迷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