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微信读书的早期用户。
大约在16年年初,我开始使用微信读书。最初的微信读书,就是一个掌上读书软件,简单,直接。每周读书5个小时,最多可以领取10个书币。书币可以用来购买书籍,当然,你也可以充值书币。
不久后,微信读书开启了社交,连接了朋友圈。我可以看书,留下自己的想法,分享给我的书友,分享到朋友圈。
再后来,微信读书调整了读书赠送书币的规则:由每半小时换取1书币,改为换取1书币从2小时开始递增,最多10书币。
但是没过多久,这条规则被放弃了,回到了最初的规则。
然后,微信读书又增加了听书,增加了漫画。
现在,微信读书开始推会员卡。1天,3天,5天,7天,......,永久。好友组队即可抽取。每周好友不得完全相同。
微信读书的功能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我却越来越不想向朋友推荐它了。
第一次使用微信读书后,我就喜欢上它了。我可以在上面看各种个样的书——网文,出版都有。操作方便,没有广告,只是读书。而且读书还有奖励,奖励的额度不高,需要的时长同样不高。那时候,我以为这会是一个促进全民阅读的APP。毕竟一周5小时真的不算多,每天上班地铁上掏出手机看看就够了。
而读书社交,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大家一起交流想法,抒发自己的感概,更加会刺激读书的热情。
但是更改规则,提高了获得奖励的难度,这就一下子打击了大家的读书热情。那时候,也短暂的离开了微信读书。好在后来规则改了回来。
听书和漫画,真的不是我想要的功能。作为一个纯粹的阅读APP,为什么需要听书的功能呢?我第一次怀疑微信读书团队已经初心不在了。
果不其然,微信读书现在推出了会员的功能,以用户推广的方式,促使用户不断去拉新的用户。或者现有用户直接付费成为会员。甚至于以前可以直接领取的阅读时长兑换的书币奖励,现在也需要分享给好友方能领取。
我终于明白了,铺垫这么长时间,微信读书终究还是开始想尽办法赚钱了。无可厚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是,这样的微信读书已经不是最初的微信读书了,那又凭什么让用户留下呢?
且行且珍惜。
新年小福利一份,私信我的朋友,我可以为您购买一本微信读书电子书,价格随意(现有书币为限),附上我的书币余额截图。祝大家新的一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