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种话的时候,很容易被骂,因为这会让有些投资者认为这是在赤裸裸的歧视他们,自尊心受伤。其实没有必要,往往越是自尊心低的人,越是容易对他人产生误会。
提高投资门槛,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刁难人。目的是,一方面是为了促使投资者从内心出发,去加强自己的投资技能;另一方面是为了阻止一些压根对股票不了解的投资者进行盲目的投资,而造成的惨重损失。
尤其在中国股市,信息相当不透明的市场,投资更需要高门槛。
中国A股市场的大部分投资者基本是随大流。一看股市涨了,全都跟进,一看股市跌了,就赶紧跟着逃。相当于是闭着眼睛在股市里裸奔,成为他人收割的对象。没有人习惯去问,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了巨大的波动?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经验?
比如2015年的股灾,有多人去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最多也就是知道了杠杆这个名词。可是杠杆是如何导演出的灾难,流动性螺旋陷阱和流动性危机是怎样一个过程,没有人去关心,尤其是那些压根没有意识关注的投资者,是不会去探究的。
201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粗略的描述是这样的,起初杠杆翘起了2015年的股市高点,短短半年上涨了200%,这样的大涨令证监会非常担心,赶紧查找原因,结果发现了大量的场外配资,于是急忙清扫,造成千股跌停,指数连续受创。证监会又害怕跌的太惨引发整个市场的金融危机,于是出手救市。
这中间的起起伏伏还是有人赚钱的,就是那些对股市有基本判断的人。他们大致看清了市场的基本面,了解政府的手段,推测政策手段的边界。他们也进进出出,跟着大鱼后面捡食吃。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投资者应该给自己设置门槛,第一个就是投资分析技能。至少有个基本面的分析技能,至少不要在股市里做个瞎子。
由于没有基于科学分析,许多投资者在投资一只股票时几乎没有任何依据,凭借着感觉投资,非常的不踏实,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做好望风而逃的准备,给股市造成了巨大的波动。一些优质的股票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无辜躺着中枪。
例如,有声势不小的独角兽刚一上市,其中一只仅三个涨停板就开了。据悉,是因为机构和个人都开始脱手,生怕发生变故。在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股市,机构的行为看起来也这么不专业。
投资需要技术门槛,很多投资者表示不屑;如果再说还需要资金门槛,很多投资者会更加感到气愤。冷静的想一想,投资者应该要认识到自己所属的投资门槛,基础标准应该是自己最多能够承受的损失(金钱与心理)。
许多投资者只妄想加杠杆后的收益,并不考虑杠杆失败后,自己最终支付的价格。我们常常在股市大跌后,听到有人跳楼的悲剧。就是没有确认自己所属的门槛到底在哪,把现货市场完成了类衍生品市场。
中国的A股市场暗潮汹涌,想在这个扭曲的市场里航行,没有点航海技术,很可能就是小浪小翻,大浪大翻。在股票市场里,什么不懂的就买股票不叫投资叫投机,投机全靠运气没有门槛,投资一定是需要门槛的。
不提高门槛,A股市场永远都是一个跟风的市场,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