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拉拉杂杂的事物忙过来,今日趁着阴冷天气好好睡了个午觉。早起不睡午觉,下午肯定得崩溃。
那儿子不睡,以前得自己陪着他不睡觉,寒假有老公看着,着实幸福许多。没想到今日小家伙也抵不住阴冷天好睡觉的诱惑,在隔壁房间睡了。下午三点多醒来的我打电话给老公得知这一消息。
一向认为娃儿睡了不容易吵醒的爸爸,出来打了两个电话,那声贝在我听来是高的,(我以前就这样认为,可他不觉得)这不孩子被吵醒哭闹,好吧这下有得折腾了。换以前我要么埋怨,要么一旁冷眼旁观,今日却不,心里平静得出奇。“让他处理吧,相信他可以的。”一来是给机会父子俩独处的机会,二来确实想让爸爸承担着结果。
遇事炼心,爸爸一开始搬出“妈妈在”这尊如来佛,哭闹的娃儿不买账,而我也是决定不出马的。他俩在几经回合的沟通,总算明白:“孩子要睡觉”。嘿,好家伙怎么不折腾久一点呢?这样给爸爸过关,对他也太好了些。发现老公越来越有耐心,表达真爱的频率高了。静能生慧,老公能做到不急躁静下来好好倾听,真棒!
最近也反思一个问题,当孩子需求得不到满足或睡醒见着老爸时的那句“不要爸爸,不要爸爸”,是什么原因呢?今日逛街又上演了一回。《父母效能训练》中提到父母一方严厉,一方柔和,对孩子的成长反而更不好,我们做的不就是这样嘛?虽然作为母亲的我跟老公的意见是一致的,可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却未必。每次在爸爸那“碰壁”就到妈妈处寻安慰,妈妈是给了安慰,(孩子消停了)表面上,夫妻俩配合得天衣无缝,(我俩是沾沾自喜的)实际上也把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给破坏了啊。
怎么调整补救?
一:母亲得智慧放手,让父子俩沟通磨合。能制造不在场的机会就不在场。那在场的话也不能掉头离开,毕竟也不能让孩子接收“妈妈不爱我”的信息。
二:明面上也要表态:“妈妈安慰你并不是认为爸爸做得不对,我还是支持爸爸的,因为爸爸妈妈都爱你”。
三:与孩子制定规矩,并重复强化。这样问题出现的频率低了,自然冲突也少了。大家都落得个轻松自在。目前看电视,买玩具这两块做得好些。现在来了个吃零食的,好吧感谢发生。
四:学会有效倾听,也要学会表达。看了《父母效能训练》觉察自己n多问题,同时也看到老公的,(一定正念,学习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人是社会性动物,若不会表达,那到处是要碰壁的,感谢儿子来成就我们。
ps
今日刘卓贤第二次卖废纸,得款三元。第一次仅是体验,这一次会“植入”“劳动光荣,自食其力”的观念给他。在此感谢高学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