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2021年的第一本书

写于7月2日

这篇文章其实写的有些晚了,我是在6月30日晚上看完了《林清玄散文精选》的最后一篇文章,并写下了最后一段简短的旁批。

这是我人生看的第一本散文集。

关于散文的故事

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说: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老师讲的知识都要记住,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所以,在看这本散文之前,我对散文唯一的了解就是六个字:形散而神不散。

关于具体的含义,我并不知道,也没有想过深入了解。


拖拖拉拉地看了半个月,才结束了林清玄的散文集。

看完后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整篇文章都只有一个主题,或是青春,或是思乡之情,或是其他,只是点题的文段或者句子太过于深奥玄妙,不大容易理解。

第二个感受就是一个字:乱。文章的结构、素材基本上是毫无关联的,远看更像是一篇流水账,或者找不到尽头的迷宫,只有详细揣摩,才能明白其实乱中有序。

第三个感受就是文中的佛学、道心的论述过于玄妙、宁静。我是不大能够理解的,时不时冒出一些禅学故事,更是看的一头雾水。


仔细想过,为什么自己看不大懂林清玄的散文。

一方面,我的阅历不足,文学素养不够,所以没办法领悟文中的思想。

一方面,我对禅学、道心一窍不通文中所举事例实在难以理解,更加重了我的理解难度。

另一方面,林清玄先生的语言习惯与现在的大白话文有些出入,在阅读的同时,需要时不时思考作者讲的是什么意思,有时我甚至转不过来弯来。


每次读不懂时,我就产生了两难的选择疑问。

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先把这一本书读透呢?还是多读几本散文集领会一下呢?

思来想去,还是选择多读几本。

我对散文了解的太少了,仅仅从一本书里面看待整个散文世界就显得狭隘了许多,有着管中窥豹的嫌疑。

考虑了自己今年的计划之后,决定重心放在散文上,多看几本名家散文。

7月书单

给自己列了一个7月份的书单,在阅读之初,不追求速度,只讲究完成度。

1、张晓风散文精选(7月13日之前)

这本书,是我获得果果写作培训班第六期“每周之星”的奖品,也是我手中拥有的唯二的纸质散文书。

换了一位作家的书,也就是换了一种风格,在之前没有领会的书籍基础之上,给自己的一个缓冲。

为什么是13号读完呢?

13号要参加集训,全封闭式,一时半会回不了家,带着一本纸质书籍又显得笨重不堪,索性在家时看纸质书,出门使用微信读书,正好两全其美。

2、山长水远,恰好遇见(第一次集训放假之前)

这是小隐老师的书籍,很喜欢小隐老师,温柔,平和,有着岁月静好的悠然。

正好纸质书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并没有买,查看了微信读书的书城,这本书已经上架了,就直接选择了它作为我的散文学习素材,

不过估计这次会看的比较慢,毕竟集训的的强压很大呀。

3、云边有个小卖部(第二次集训结束之前)

微信读书找的一本书,是张嘉佳的著作,一位很熟悉的作家的文字。

具体我并没有看过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只是简单地尝试一下新的文风。

4、早起魔法(穿插着看)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的一本书,已经看了一半了,不想一直放在待看清单里,怕时间久了会忘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