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的父母和带班的老师,会不会经常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叛逆者”?他们怎么就这么不理解自己的意思,这么不听话呢?
其实呀,我觉得这未必全是“叛逆者”的错,或许我们换个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叛逆者”,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也有可能自己就是自己的“叛逆者”。
昨天晚上,儿子骑着车带着我去和朋友吃饭。其实,儿子也有单独骑车出去的时候,我总觉得,他出去骑车就是兜风,就是飙车。只要儿子骑车出去,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百个、一千个不放心。刚走出村口,道路宽敞了许多,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也少了许多。儿子问我是骑快点儿,还是骑慢点?我告诉儿子,骑车的快慢是根据自己对车和路况等综合情况的把控来决定的,眼睛能看到哪里,车就骑到哪里。十多里的路,儿子骑行起来,我坐在后边感觉特别的安全。然后就想起了儿子单独出去骑车的时候,也并非完全像我想的那个样子,我可能是杞人忧天了。在我的心中,在我的想象里,为儿子扣上了一顶“叛逆者”的帽子。
昨天晚上,我写了焦点团队的分享。由于时间紧,并且我是用语音输入的,在餐桌上和朋友吃饭的时候,我谈到了我写的简书内容,(也想借机让儿子明白我对妈妈,对大舅的感情),我和朋友在攀谈,然后把手机交给儿子让儿子看一下我写的文章。本以为儿子会不耐烦,随便翻两下就会把手机交给我。没想到儿子不仅认真用心的翻看,还指出了我写的一个错别字。我把“又”写成了“有”,儿子把手机和脑袋凑到我的跟前,对我说:“爸,这个字写错了”,我定睛一看,还真是。本打算自己修改,然后我突然改变了想法:“你帮爸爸修改一下,然后点击‘发布更新’”。原本以为儿子对我写的文章毫不感兴趣,原本以为儿子会对我的请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想到儿子却做得这么好,而我却在事情发生之前,又为儿子扣上了一顶“叛逆者”的帽子。
其实呀,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和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心中就会减少很多的“叛逆者”,我们自己和他人也会舒服许多。
有句话说树大自直,这倒不是说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毫不加干涉,最起码我们不能用挑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要让我们心中的想当然和自以为是左右了并阻碍了我们的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叛逆者”呢?
生活中,即使没有了太阳还有月亮,即使没有了月亮,还有星星点点的光。我们为何不看到人和事积极上进的一点?为什么不能对积极的方面大家赞赏?发现“闪光点”换个角度看待“叛逆者”,不仅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需要我们有一颗能够赞赏他人的心。
原来,幸福也可以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