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取义》吴飞 第一章 生与死 读书笔记
过晌,即过日子。作者说这样平淡的生活中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词,深究下去会有很深刻的含义。就像作者这写的第一章,开始从日子、村子开始,最后把西方涉及自杀的学者与著作全部捋顺了一遍,尤为苦涩。
作者在开始便说道,并不是为了凸显忧虑之情,但谈到自杀,忧虑便如跗骨之蛆。从开始的一个孩子,一个妻子的死,便区分了冤枉和委屈,前者是社会不公,后者是家庭不公。都是自杀,都是不公,前者哪怕孩子的死和其所在的学校不明不白,却也能把棺材放在校门口讨说法,与他杀也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妻子的死,纵然丈夫在妻子生前百般不是,但却恰恰坐实的妻子的自杀,无论怎么讨教,都是委屈,都不是公权力部门该管的事。
作者遍访公安、医院却都没办法找到自杀数字。因为公安管的是公共生活的不公,是要界定那些不是明显分得清自杀与他杀的案件,所以明显是自杀的不会到公安。而医院,会有大量的自杀治疗的记录,而且大多都是自杀未遂,因为太轻的不会送医院,太重也不会送医院,而送医院的大多是不轻不重的,也总能抢救过来。所以作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恰恰是因为自杀这一行为,往往即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孩子与学校这样的案例极少,多数是妻子的情况),又因为医疗本身只针对救死扶伤,哪怕精神病院也只关心精神疾病的相关问题。所以公安关注社会公众,而医疗关注人的健康,虽然他们都与自杀有关,但是他们并不是关注自杀本身。
作者说,日常秩序是生活幸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虽然社会公正和健康也很重要,但这些是公共生活,而日常生活的秩序却是在这些社会问题之外的。
涂尔干说自杀是自利型的、他利型的或者社会失范型的。
而精神疾病领域,却认为是疾病导致了自杀,虽然在国外的研究9成以上是疾病导致的自杀,但国内却只有6成是疾病导致的,是与国外情况不同的。
无论是社会学还是精神疾病领域,都提出人的自杀来源于个体或者社会的紊乱。
而更多有哲学思考层面的,是讲人的生命是有神圣性的,同时具有欠缺的。而自杀这一行为同时具有积极意义的,是社会的安全阀,同时没有忧郁就无法存活,而忧郁的群体必然有人自杀。
而生命的自然形态,既有神性又有罪性,自杀之所以可贵,恰恰反映了这种二元性。
但这是西方的思潮,而中国是否也是如此,很期待作者接下来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