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一定购买欲望,也有着购买自制力的成年人,逛远多于买,所以写不出购买心得这么热闹的东西,只能分享思路和体验,给跃跃欲试的姑娘们一点入门指南。
五个部分纲要:
1.为什么买:入坑理由,如何合理化买买买行为(不是),偏个人向
2.买什么:形制、风格的简单通俗介绍
3.怎么买:价位,注意事项
4.怎么穿:搭配思路,时装混搭,配饰、发型
5.为什么写:总结,立场,各种免责
以插图形式推荐一些个人喜欢的店铺和商品。
1.为什么买
趴在坑边多年,真正入坑始自某天考虑适合自己外貌的基本服装款式。按说需要广泛去试才能得出结论,但有无捷径呢?比如前人为某类长相身材设计过合适类型并已不断调整成为定式?我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脸,嗯,眼鼻口小气平淡,眉直,下巴不错,全是典型东方m码。
站在这样纯审美的出发点,我愿意尝试包括但不限于汉服、旗装、韩服、和服在内的东亚传统服饰。很明显,以上诸样在国内只有汉服产业形成了规模。
早期阻碍我入坑的首先是当时的主流审美:典雅,清新,梦幻,少女……对于喜爱中性风的朴素少女实在是劝退。其次就是争议,并不想因为穿衣被卷入圈里圈外各种掐架。然后是商家当成影楼摆拍装做,材质、穿法都极不日常,不舒服。
但是不知不觉间,发现咦竟然满大街都是。跟朋友出门坐公交,几站就能看见一个。尤其是成都红星路步行街一带,我甚至通过观察这类人群的流向发现了汉服一条街,某宝上常见店铺全有实体店。所以氛围是有了。
哦,另一个顾虑是年龄,然而偶然看到一个比我大一些的朋友买了所谓的少女粉色向,穿上也很好看——汉服其实是不太挑年龄的服饰,女孩子也真的太需要相互鼓励。
再次开始刷某宝,发觉深色汉服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点开详情页,对设计依据和穿着体验等的考量也多了起来。审美也愈加多样化,朝普通衣服转变。
2.买什么
默认以大部分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在售形制为分享范围。当下定义为汉服的商品,设计通常围绕着形制这个核心来的。形制源于礼制,将不同时段内出现或通行的代表衣装按照几个汉族大一统朝代划分,市面上最常见的是晋制、唐制、宋制、明制,我不清楚是否足够准确,理解为分类就好。其它较少见,以复原为主。这是纵轴。
如果想渐进式把汉服带入日常着装,宋制是入门首选。民间文化活跃的宋代提供了今年最流行的窄袖直领对襟短衫,商品名关键词:宋制飞机袖。一般做成可交穿,即两组系带任君拴,等于现代衬衣,内外皆宜,是超好用的必备单品。
飞机袖里面可配宋抹,嗯宋代抹胸,一片方布绑上去;外面可以再搭褙子/长衫。
宋制常见裙子有百迭裙(直筒有褶)、三裥裙(鱼尾)、旋裙(略包臀)。裙子这东西,纵贯古今它还是裙子,只有穿法变化,所以日常穿汉服下裙几无门槛,相比起来宋裤才比较艰辛。如果担心裙长又不敢选最小码,窄摆的旋裙由于构造所限通常都偏短。另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是多数汉服下裙不太挑腰围(除了马面裙不对齐不好看),甚至有的分码只有裙长不同。
宋制给人感觉简洁轻盈,早期常做成夏装,这种情形下长褙子就是防晒衣的角色,和现代服装穿搭没有区别,且风格空间大,可刚可柔。而明制以琵琶袖袄裙为代表,掩饰身材,自带保暖冬装气质,多偏富贵,款式决定了成套穿着时温婉有余风骨不足,更适合作为礼服购入,穿去拜年祝寿逛庙会办婚礼。把二者反过来设计,也是一个新趋势。
宋制和明制是现阶段发展最成熟,穿的人也最多的,新品不断,可以轻易找到各种风格价位和改良款。怎么就刚好是这两个朝代呢,皱眉。什么,唐制?曾经流行的并非唐制而是仙女风吧。而且我这么稳(zhōng)重(èr)的人,洋娃娃似的齐胸,西域一线文艺工作者的坦领半臂,五千年审美洼地的圆领袍,全都不太熟。
最后推最爱的晋制。晋制目测还处在上升期,商品里做得多而且好的仍是古典或复原风格,单件或多件的直袖/阔袖交领上襦+交窬裙(A字)。即过去通称的齐腰襦裙。啊,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本格汉服,比唐内敛比宋洒脱,比路人想象的那种非汉服仙气魏晋风更文学也更武侠。
晋制多贯穿汉晋,四季皆宜,另有一种独特而保暖的曲领上襦,常见于复原款;还有半袖+垂胡袖上襦+缘裙的三件套,给半袖袖口和交窬裙裙摆缘上莫名玛丽苏的大荷叶边,可惜配色出彩的不多。
形制大体上讲是指款式中属于基本结构的部分,刨除了图案、色彩、版型、尺寸等,属于社会史的追认,即我们可以辨识、推测、证实历史上普及过这样构造的衣服。在形制以外的部分进行大胆设计,是使商品汉服作为一种活的服装健康发展的关键。
所以涉及到了风格类型的细分:所有元素完全符合该时代特征的文物复原款;通过配色绣花等让人一看就觉得“啊,是古装”的古典款(大多数路人对汉服的印象来源);走时尚路线、乍看可能不像汉服的现代款。这是横轴。但不同风格的区别其实不是很明确。
一些连版型也很传统的惊艳设计简直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纯粹的东西看腻了,这种在限制里打岔变调的感觉真的让人垂死病中惊坐起。
此外还存在一种叫作汉洋折衷的风格。名称借自大正时代的和洋折衷,实际上当时“华洋折衷”的典型产物就是旗袍。现在在汉服领域重提,与时尚或混搭相区别,主要指用蕾丝、珍珠为代表的近代西洋设计实现两种古典的碰撞。因为折中,它有时也会小小跳出汉服范畴。
而真正的改良汉服依然是汉服,所改不在风格而在穿法,引入暗扣、拉链、松紧,形制依旧,更适应现代生活的效率。——不过再啰嗦两句,所谓方便是相对的。很多北欧人冬天穿连体工装,尽管它连如厕这种小事都不方便。对方便的追求里未必有真实的生活。
最后,虽然好看的衣服永远是女装,但大部分汉服本身是不区分男女的,男女同款、cp装也很多。一定要气质偏男的,就只觉得材质较轻的能看,不做推荐。
3.怎么买
成套推出的汉服通常可以只买看中的单品。价格层次和一般女装没区别,从几十到几千都有。初来可以从单品100左右的白菜试起,也能找到漂亮的设计。但如果平时就追求质感不买便宜衣服,选接近的价位。复原款一般偏贵,至少中端。
因为平面剪裁,选购汉服(尤其是明制)比西装更应留意版型。除了平铺图,一些店家会在详情页上给出文物参考,一方面有形制依据,一方面就是版型对照。
大店和小店各有优势,在选择店铺时建议主要了解其店龄和基调。主打少女感的网红店,因为面向年轻群体,剪韭倾向强烈,同理商品名带学生之类字样的都该谨慎。很多人推荐物美价廉的兰若庭作为入门,但容易撞;比较资深的如汉尚、重回,设计中规中矩。插图出现过不止一次的就是我自己偏好的店铺。每年会有一个汉服商家排行榜,可自行检索。一些西装店也跟风做,但形制可疑。
网店上新一般会走预售-等工期-现货这个流程,全程中价格亦有波动。工期可能长达数月,会有中途延期的情况。很多商品量少,想等现货又不知道增不增加批次的情况下留意库存,如果实在喜欢又绝版了,上闲鱼看看,在闲鱼,汉服本身还是一种硬通货,可以换到不同款和其它东西。
一些热门款做山寨的多,不仅盗图,甚至价格也一样,既然如此当然还是该买正品,至少质量有问题可以点名骂呀。因为乍看一模一样需要注意分辨。
如果在售成品挑不到合适的,还有定制和来料。来料和以前扯布找裁缝一样,商家仅出版型,非常怀旧;定制前面未必有高级两个字,就是图上款式按你身材做。另有高端品牌只能官网转账购买,比如传说中的那家(明华堂)。总的来说汉服产业是否损害传统不好讲,交易方式倒是挺传统。
4.怎么穿
不同时期汉服自有一套收割脑细胞的穿搭规则,但买到的衣服属于个人财产,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同朝不同款,同款不同色的搭配都可以营造出新鲜感。
市售汉服少有“连衣裙”(连裳/深衣),上装下装分明,这就决定了它可以悄咪咪混进一般西装里,通过配色、外形等嵌合起来。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就经常穿宋抹+衬衫上班。任何短款上衣都可配汉服下裙。混搭还可以减少穿着过程的麻烦。篇幅有限暂不写详细教程。
当然本来也有全套可直接通勤的风格。鞋子随便穿,反正现在的“汉服鞋”都不怎么配得上。
关于发型,相信这么多图看下来已经不是问题了。如果像我一样手残还想做古风发型,推荐长木簪半盘发,十分百搭,日常又优雅而且中性。发簪风格多,一换就是一个感觉。当然发夹更便捷,我是从小就喜欢戴簪子,觉得东方独有,酷——说起来多年前就有很多优质古风头饰店,我的某宝第一单就是华丽的夹子和短簪,现在反而难挑到好的。还可以单用发带扎或缠,或编进辫子里,都无难度。复杂发型移步b站,记得加关键词:无发包/全真发。
宫绦也是好东西,头腰两用。我反正是觉得各种箍型首饰碍手碍脚,腰饰(禁步,腰链,荷包)倒是新鲜轻巧,不用时就挂门上。今年大家看惯遮脸后开始想面饰(面纱,面帘,眉心贴,花钿)。
另有一些日常用品可以顺势改改风格,比如夏天的扇子,雨雪天的油纸伞(桐油满穿加纱完美代替长柄伞)。想了解更多配饰,选家汉服大店,里面一般会有个小专区。
比起以上这些,唯一令我头疼的是化妆,不过也逐渐接受了只会画眉毛口红的自己。
5.为什么写
诶我发现安利衣服比安利书影音什么的轻松爽快多了。
文中推荐我至少都仔细看过详情和评价。这边只是入坑3/4年左右的萌新,进一寸唠一寸,如果有写错的地方还请指正。
我不混圈,尤其是发现圈内一些大佬很多年龄非常小,讲起知识头头是道,然而三观惊人的时候,我瑟瑟发抖。同袍这个称谓也嫌重。对我而言,任何穿着都没法造成优越感,不会因为用对了器就自以为把握了道,也不觉得是什么人就该穿什么服,仅作为一类值得尝试的商品来推荐。或者说比起汉服本身,更吸引我的是它在少量限制下所能包含的无限可能性,尤其是在当前汉服=形制的环境下,这个新兴产业仍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天堂。
汉服常与lo裙、jk并称。但实际上后二者风格再多,也只是在一种裙子/套装里变化,而汉服则有一整个体系。它并非跟后二者一样是特殊的小众衣装,是必须被分类的爱好者们的专属坑,而完全可以是普通路人生活的一部分。
时尚是个轮回嘛。比起早期的复古或什么主义色彩,如今的汉服更接近一种经典复现——从衣服穿人走向了人穿衣服。它的热度肯定会有退潮的一天,但退潮不等于过时,适合自己的就该是衣柜的永久居民。
也相信当所有人都以平常心对待衣服本身,自然能消解衣服所承担的不必要重负,使其不致沦为束缚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