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边 22年9月6日 于 宁
老子写道:“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什么是“始”,什么是“母”呢?老子在第一章就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意思是说,“无”是万物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母亲;“无”和“有”都出于“道”。有一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叫作“道法自然”。“道”要怎么样才能“法自然”呢?“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天下万物必然有一个最开始的元素,它就是孕育万物的本源,是天下的母亲,也就是“道”,是万物的本源。
老子接着写道:“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既然认知了万物本源,也就是“道”,就能知道它所孕育的万物;既然知道了万物,你还要再回来守住“道”,这样的话,至死都不会把自己陷入险境。
老子继续写道:“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兑”和“门”,都是指人身上的“窍”,七窍的“窍”。学过《易》的朋友都知道,“兑”是八卦之一,代表口;“门”也是一种口,口在这里,就是指身上的窍,指的是眼睛和嘴巴,引申的意思是欲望。孔子所讲的非礼勿视,眼睛看了,就会心动,那你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引诱;很多事情,都是嘴巴闯出来的祸。人都会不自觉地想做一些自己都感觉到将来想起来会脸红的事情,目、口就是的情欲的通道,要控制住。
堵塞嗜欲的感官,关闭嗜欲的门径,就不会因嗜欲的驱使而辛苦一生;打开嗜欲的空穴,使嗜欲的事情达成,则终生都难以得到安宁。 还有一种解释,老子的意思是,得“道”者,他是从心所欲的,他要出世也好,入世也好,他都能做到行云流水,潇洒自如,无灾无难,不劳不苦。
接下来,老子写道:“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能够见到很微小的东西,很微小的变化,从细小精微处看到道的运动,这叫“明”;而且他处处“守柔”,也就是“柔弱胜刚强”,这叫“强”。“小明”和“柔强”,是老子理念的处世风格。
最后,老子写道“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你在享用“光”的时候,你不要忘了,要守住“明”,因为没有“明”就没有“光”,守住了“明”,你就不会失去“光”,就不会陷入黑暗,就不会给自己留下灾殃。“是为袭常”,“袭常”就是世代沿袭而成为常态,简单的说,就是坚持、养成习惯、形成常态。
这一章,老子讲如何“守道”。对我们生活和修身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呢?
从大的角度来说,做事情要有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坚守所谓的“道”;
从小处说,我们日常为人处事,需要做到:
1、学会深入思考,能看到事物表像背后的道理和趋势,做事不偏离大的方向;
2、控制欲望,做事格局大,抓大放小,不要让自己疲于奔命;管住眼睛,经住诱惑;管住嘴巴,注意言行。
3、处世风格:做到“小曰明”和“柔曰强”,饮水思源,不可忘本,“用其光,复归其明”;
4、最后,把以上从对道理和趋势的深度洞察、欲望的控制、饮水思源“小明”和“柔强”处世方法,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形成常态,传承下去。
明道的人,不会迷失于自我欲望、虚荣、名利、逞强、斤斤计较、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损人利己,贪得无厌,不会因困顿于私我小我而心力交瘁,纷争烦苦。相反,坚守道心本心,立身天下,无视世俗诱惑,公正,包容,慈爱,不争,少欲则少烦苦,坦坦荡荡,明明白白过一生,尊道贵德,方可“没身不殆”。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