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大家都会把它作为道家专有之物。更有甚者,把它归属于道教。其实,“道”大致包括两层含义。
二、广义的“道”
从广义来讲,华夏文明就是以“道”为最高追求目标的文化思想体系。在春秋战国以前,特别是在战国以前,以老子为分界线。之前的历史舞台都是以“道”作为各行各业的最高追求目标。在政治上一直到汉武帝之前,也是以“道”的思想理念作为治国安邦的准绳。但是,随着西周的分离、没落,周朝守藏室的典籍被毁、散落民间,华夏文明遭遇巨大损失。作为守藏室之史的太史儋——老子,在失望之下离开了周王室。万幸,老子一生研究、感悟前人经典智慧,留下华夏文明“道”大成之作——“五千言”。但是由于当时历史原因,信息传播有限,再加上个诸侯国争斗不休,故“道”文化难以作为。众多有识之士依据残缺不全的典籍,针对时政寻求治国安邦之策,诸子百家进入历史舞台。诸子百家虽各执一词言治国安邦之道,俱不完备,但是其核心理念却从未改变,依旧以“道”为追求目标。例如,孙子著《孙子兵法》论兵之道;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以礼乐、中庸论治国安邦之道;庄子以齐物论逍遥之道;鬼谷子以盛神修道;杨朱以独善其身论修身之道;墨翟以兼爱、非攻行治世之道;韩非子以法论治国安邦之道,等等。
后世,由于历史因素,环境限制,典籍缺失等因素影响,虽众多有识之士对老子五千言进行研究、解读,但仍然难还原其本貌。所幸,古圣先贤典籍智慧仍有遗留,以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家族训诫等形式得以传承至今。“道”仍然是中华文明核心理念。
注:文中观点纯属止一个人一己愚见,不代表任何人及其思想。若有不是之处,请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