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
㊣五音令人耳聋;
(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
㊣五味令人口爽;
(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与译文。
《酷说老子》第十二章(1):弘一法师:多巴胺是如何绑架人类的?
1、
1884年,尼采出版了一本书叫《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在自序里称赞这本书:
“像一口永不枯竭的泉井,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后来,这一句话被中国的某些学者借用过来称赞《道德经》,再后来,以讹传讹。现在这一句话已经被世人谣传成了尼采对老子的评价。
其实,尼采是无辜的。
一向蔑视女性的他从来都没有,也不可能对老子说出如此“露骨的表白”。问题在于,为什么人们会乐意将错就错呢?我觉得,是因为尼采的对老子“表白”,也正代表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声。所谓的“满载宝藏......唾手可得”其实既是一种赞美,又隐含了一种批评。只是如果我们自己说出来恐怕会遭人围啄,所以就假借哲学狂人尼采的名声以壮胆。
2、
《道德经》就像是人生考卷上的标准答案,你明明知道它是正确的,但有时候心里还是会忍不住问一句:
这是为什么呢?
“五色令人目盲”,为什么?“五音令人耳聋”,为什么?“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这又是为什么?如果你是一个直性子的人,可能就会质问老子:
我不想听你告诫我绝不能这么做,我只想知道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3、
所以,《道德经》的确是一口智慧的泉井:
老子只告诉了我们汲水的原理,但是并没有告诉我们凿井的诀窍。
更没有告诉我们:
为什么只能喝井里的泉水,而不是天上的雨水呢?
这个原因,我们需要从一个老鼠实验说起。
4、
在1953年,来自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两名年轻科学家詹姆斯·奥尔兹(James Olds)和彼得·米尔纳(Peter Milner)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给老鼠的大脑中连接一种刺激装置,可以使其大脑分泌多巴胺(俗称:快乐激素)。
然后将这个装置连上电钮,让老鼠可以自己触碰到。实验的结果是:
老鼠一直废寝忘食地按电钮,直到精疲力尽,甚至“爽”死为止。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多巴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可以让动物为了它心甘情愿地去死?
5、
这个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生理学界也是吵来吵去。直到2000年10月9日,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个谜底才算是盖棺论定。阿尔维德▪卡尔森的研究指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一种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