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生物学分类中人属中的一个"种",为地球上现今全体人类的一个共有名称。
其中,智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拥有发达的大脑,到了今天,我们的脑容量已经比我们的祖先扩大了整整三倍。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不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手机的出现,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更加会影响我们的大脑,长时间的使用手机会使我们的大脑逐渐形成一种疾病叫“心智残疾”,而一旦大脑形成这种疾病,那么我们便离智人渐行渐远。
就以我自己为例,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需要保持24小时手机畅通,时不时就需要看一眼手机,回复一下消息,基本上半天左右的时间手机的电量就会消耗过半,一旦手机电量低于50%时,我便开始焦虑不安,百爪挠心。
我不止一次地在想,如果再这样下去,我的大脑一定会形成“心智残疾”这种疾病,到了那时,我大脑中的髓磷脂就会逐渐降解,丧失功能。
而髓磷脂是大脑中负责协助神经元传递神经信号的一种物质,一旦髓磷脂受损,便会损害主体感官、行为、认知等一系列功能。
所以,在前段时间,利用假期休息的时间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摆脱手机的控制,让我的大脑摆脱心智残疾,重新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深度工作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与之相对的便是肤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价值,且容易复制。
因此,我们可以想想自己,看一看自己有多久没有进入深度工作状态了。
在新的时代风云变幻的背景下,能够获得最终胜利的赢家需要具备以下两种核心能力: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而以上这两种核心能力都依赖于你深度工作的能力,深度工作将助你重新向智人的行列迈进。
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脑海中很多的思维定式往往让我们无法真正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降低深度工作的思维定式
最小阻力原则
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反馈和标准,我们往往倾向于采取最简易的行为,即肤浅工作更简单。
比如,很多领导喜欢开会,一个会议几个小时,看似不停的在研究解决事情,但是会议结束后,事情并没有真正推进,反而又浪费了半天的时间,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乐此不疲的开会呢,因为这样做更简单。
忙碌代表生产力
当工作的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指标时,多数人喜欢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即围绕肤浅工作表面忙碌。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每天都在办公室待到很晚,一直都在不停的做各种事情,但是,当你询问她事情的进展或情况时,却往往仍是一头雾水。
对互联网顶礼膜拜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技术垄断时代,深度工作让位于分散精力的互联网行为。我想大家经常都能见到这样的场景,一桌子的人看似十分热闹,但是每个人都在专注着玩着自己的手机,看视频,刷朋友圈,大家仿佛约定好了一样,保持着默契,互不说话,互不打扰。
我以前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现在再回头看看,这个场景真的是异常的怪异,原因在于很多人害怕无聊,觉得无聊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一旦陷入无聊,就会坐立不安,其实,无聊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她恰恰是你最好的朋友,学会和她独处,可以让你更清楚的看清自己。
那么,如何让自己重新进入深度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选定适合自己的深度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
摒弃或最小化肤浅职责,彻底远离社交媒体,实现深度工作最大化。这种哲学比较适合作家或者科学家,就像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或网络中看到实现某某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基本不怎么会使用手机,除了休息之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双峰哲学
将时间分成两块,分别用于深度工作和其他日常事物。
节奏哲学
将深度工作转化成常规习惯。例如链条法:每天坚持某个习惯,并且在每天完成后,在日历上划一个大大的红X,过几天就能连成一条链子,继续保持下去,这条链子会越来越长。
新闻记者哲学
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例如记者艾萨克森因为工作的训练,让他养成了特别的工作习惯——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
以上的深度哲学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哲学就是最好的哲学,而我现在所用的哲学就是节奏哲学,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训练,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我现在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一本书,只要有闲暇时间就用来看书,坚持能不用手机就不用手机。
在最开始不用手机的那段时间,突然发现集中注意力真的好难,总是会不自觉的分心,外界的一点声响都会影响自己,总想拿起手机来看一看。
但我清楚摆脱手机让自己重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就像戒毒一样,越到困难的时候越需要靠自己的毅力坚持下去,到达瓶颈的时候就是即将迎来成功突破自己的时候。
终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现在的我已经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自己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可以很快的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工作产能也在逐渐提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觉,总会有突然一个瞬间感觉自己眼前的场景曾经历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出现这样的感觉说明你的大脑正在偷懒,你的大脑把以前类似的场景重新呈现在你的脑海里,你的大脑并不愿意记住你现在所经历的场景。
以前有的时候一周我会出现两三次这样的感觉,但是当我摆脱手机,开始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努力进入深度工作状态以后,我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感觉,因为摆脱手机专注生活,我的大脑一直在持续的运转,容不得半点偷懒,大脑只会越用越活,越用越快。
我能够做到,大家同样能够做到,关键在于大家是否真正的想让自己摆脱手机的控制,真正想让自己的大脑摆脱心智残疾。
摆脱手机,拥抱无聊,活出专注,与自己对话,将你我智人的大脑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