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d命令
dd是一个非常使用高效的命令,他的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
参数说明:
if=文件名:输入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入。即指定源文件。
of=文件名:输出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出。即指定目的文件。
ibs=bytes:一次读入bytes个字节,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obs=bytes:一次输出bytes个字节,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bs=bytes:同时设置读入/输出的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cbs=bytes:一次转换bytes个字节,即指定转换缓冲区大小。
skip=blocks:从输入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
seek=blocks:从输出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
count=blocks:仅拷贝blocks个块,块大小等于ibs指定的字节数。
conv=<关键字>,关键字可以有以下11种:
conversion:用指定的参数转换文件。
ascii:转换ebcdic为ascii
ebcdic:转换ascii为ebcdic
ibm:转换ascii为alternate ebcdic
block:把每一行转换为长度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unblock:使每一行的长度都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lcase:把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
ucase:把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
swab:交换输入的每对字节
noerror:出错时不停止
notrunc:不截短输出文件
sync:将每个输入块填充到ibs个字节,不足部分用空(NUL)字符补齐。
--help: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二、dd命令使用
1. 备份
#磁盘查看
root@kali:~#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root 29G 4.1G 24G 15% /
devtmpfs 455M 0 455M 0% /dev
tmpfs 460M 0 460M 0% /dev/shm
tmpfs 460M 776K 459M 1% /run
tmpfs 5.0M 0 5.0M 0% /run/lock
tmpfs 460M 0 460M 0% /sys/fs/cgroup
/dev/mmcblk0p1 61M 31M 31M 51% /boot
tmpfs 92M 12K 92M 1% /run/user/0
tmpfs 92M 4.0K 92M 1% /run/user/112
#查看SD卡分区的详细信息
root@kali:~# sudo fdisk -l /dev/mmcblk0
Disk /dev/mmcblk0: 29.6 GiB, 31765561344 bytes, 62042112 sectors
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a616fa53
Device Boot Start End Sectors Size Id Type
/dev/mmcblk0p1 1 125000 125000 61M c W95 FAT32 (LBA)
/dev/mmcblk0p2 125001 60619263 60494263 28.9G 83 Linux
1) 备份整个磁盘到磁盘
#将sdx整盘备份到sdy中去
dd if=/dev/sdx of=/dev/dev/sdy
2) 备份整盘到目录
#将sdx整盘被分到目录中去
dd if=/dev/sdx of=/PATH/back
整盘备份并压缩
#整盘压缩后备份到制动路径
dd if=/dev/sdx | gzip > /path/back.gz
3) 备份SD卡到目录
注意:不要将备份文件放在同一个卡上。
# 要插入一张新的SD卡进行挂载,目录为/sysback
# 备份 status=progress 显示进度
root@kali:~# dd if=/dev/mmcblk0 of=/sysback/kali-liunx.img bs=1M status=progress
# 备份 进行压缩,否则太大
root@kali:/# dd bs=512 status=progress if=/dev/mmcblk0 | gzip -9 > /sysback/kali-liunx.img.gz
#指定大小
root@kali:/# fdisk -u -l /dev/mmcblk0
dd bs=512 count=[fdisk命令中最大的end数+1] if=/dev/sda of=/ghost.img
root@kali:/# dd bs=1M status=progress count=60619264 if=/dev/mmcblk0 | gzip -9 > /sysback/kali-liunx.img.gz
注意:
不要直接在计算机上用本地磁盘启动系统后执行dd命令生成本地磁盘的镜像。而应该使用livecd启动计算机。
因此计算机运行时会对系统盘产生大量写操作。 直接对运行中的系统盘生成的镜像,在恢复到其他硬盘上时,很可能会无法启动!
备份成raspberrypi.img镜像文件,恢复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用Win32DiskImager在windows系统上直接写到SD卡中;
二是在Linux系统中用dd恢复
dd if=/sysback/kali-liunx.img of=/dev/mmcblk0 status=progress
2. 恢复
1)整盘恢复
#磁盘到磁盘 sdy磁盘到 md0
dd if=/dev/sdy of=/dev/md0
#目录到磁盘 dir 目录到md0磁盘
dd if=/PATH/dir of=/dev/md0
#整盘的压缩文件恢复
#将文件解压缩到标准输出,通过管道用dd输出到磁盘
#-d解压;-c解压缩到标准输出
gzip -dc /path/back.gz | dd of=/dev/md0
3. 测试
#得到最恰当的block size
#通过执行时间确定系统的最佳block size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G.file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G.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G.file
#测试读写速度
#测试读
dd if=/dev/zero of=/1G.file bs=1024 count=1000000
#测试写
dd if=/1G.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4)MBR表的备份与恢复
dd if=/dev/sdx of=sdxmbr.bak bs=512 count=1
dd if=sdxmbr.bak of=/dev/sdx bs=512 count=1
4. 其他
1)修复硬盘
当硬盘长时间未使用,磁盘会产生消磁点。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容易产生I/O错误。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到第一个扇区时,可能会导致报废。所以使用磁盘修复功能,这个过程安全高效
#修复硬盘
dd if=/dev/sda of=/dev/sda
2)复制内存中的数据
#复制内存中的数据
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3)生成镜像
#生成镜像
dd if=/dev/cdrom of=/root/cdrom.iso
4)销毁磁盘数据
#利用随机数填充数据
dd if=/dev/urandom of=/dev/sd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