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熊猫辟谷怎么走?”
“啊?”
当我抬起头,一个外国友人正操着一口撇脚的普通话问我,我指了指不远处的熊猫屁股,示意他就在前面。
嘿,啥时候,熊猫屁股也成了外国人的对接暗号!?
你好,我不是熊猫屁股!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熊猫屁股时,超担心它下一秒就掉下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
再多看两眼,又忍不住想,它都爬到那儿了,咋就没力气继续爬了呢?好想踢一踢它的屁股,为它加把劲!
话说,这只盘踞在IFS的魔性“爬墙熊猫”到底有啥来头?
其实人家爬墙熊猫,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I AM Here"。老爹是国际著名艺术家Lawrence.Argent(劳伦斯)。
本熊呢,有财又有料。全身由3000多块黑白钢铁三角组成,身高15M,体重15吨,威猛雄壮,妥妥高富帅,有木有?
我叫 “I AM Here"
说起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国之宝贝,人人爱之。四川,作为国宝熊猫的家乡,那是国宝的头号粉头。
2014年,为了引起大众对濒临绝种熊猫的危机关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和艺术家劳伦斯合作创造了“I AM Here”,这个独一无二的艺术装置。
劳伦斯说:“ I Am Here,具有双重含义,我不只透过装置让我们思考自身的存在。也对城市发展繁荣进行反思,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在商业发展的同时,关爱像熊猫一样与我们同在一个地球的珍贵生灵。”
I AM Here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穿梭过春熙路的车马攘攘,穿梭过IFS的7层高楼,来到“I AM Here”的怀抱。
开始了一场……名为“拍照”的相遇。
在这儿,TA和TA海誓山盟;在这儿,TA和TA曲终人散。“I AM Here”见证了无数人的欢喜和爱情,也见证了更多人的离别和伤心。
拍照,成了我们和它唯一的相处方式。没有谁,愿意去了解这个熊猫的意义!或者,我们从未晓得!
I AM Here
我就在这里
反俗带你看建筑
透过建筑看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