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总在临近入睡的模糊状态下,产生一些哲学层面的灵感。
清醒的时候总结大慨如下:
人的学习过程无非是对“世界”的认知过程。这里的“世界”是一个大的概念。有对过往、历史的经验认知;有对未来可能发生、发展的探索认知;有出于人本身利益或心理需要而创造出来的认知(比如生存技能或宗教等)。世俗的衡量,又把人类种群划分了阶级:高低贵贱——谁比谁更高,谁相对谁低了。于是便有了“追求”,甚至叫“虚荣”的品质。其实都是世俗,属于没跳出来的狭隘范畴。
事实是,“世界”就在那里,不管你去不去认知,不影响它的客观存在。不管人类多么高级、在地球上的比重多么庞大;也不管他们如何叫嚣、怎样从利己的角度疯狂折腾……其实对世界的改变都是微乎其微的。人类只是丰富、完善、娱乐……甚至是自欺着自己。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的生命本身并无意义。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或者不愿意认可。他们只是活着,只是“劳作”。显得充实。或者冥冥之中,感觉到“无意义”才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填充到“无意义”的生命里。
“无意义”与“有意义”也并不矛盾对立。意识到生命的“无意义”才能更坦然的面对世事的变化、摆好自己的位置;因为一些看上去“有意义”的事才愿意在“无意义”的生命里活跃着、生机着。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