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2顺逆探原篇诗解2顺而不顺逆而不逆
题文诗:
伯高问曰:美哉言乎,然何以知,顺而逆之?
岐伯答曰: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
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情生五行,
五行有情,至中至和,土统四时,土生土长,
非顺非逆,能顺能逆,至土至信,至信真情,
至神自生,生化不息.伯高问曰:余知之矣,
阴中有阳,杀之于内,以求生乎?阳中有阴,
生之于内,以出死乎?与帝同游,无极之野.
岐伯答曰:逆而顺之,先顺而逆.绝欲不为,
邪所侵也;守神不为,境所移也;炼气勿为,
物所诱也;保精勿为,妖所耗也.服以药饵,
以生其津;慎其吐纳,以添其液;慎其劳逸,
以安其髓;节其饮食,以益其气,其庶几乎.
阴阳之原,心死身生,死心之道,逆之之功,
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顺之之功.
顺而不顺,逆而不逆.真情所至,中和之至,
非死非生,顺死逆生,生而能死,死而能生.
正文: 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顺而逆之也?”
岐伯曰:“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
伯高曰:“余知之矣,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阳中有阴,生之内以出死乎?余与帝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岐伯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不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也,炼气而勿为物所诱也,保精而勿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津,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其庶几乎!”
伯高曰:“天师之教我以原者全矣!”
岐伯曰:“未也,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
伯高曰:“志之矣,敢忘秘诲哉!”
【陈士铎《外经微言》曰:伯高之问,亦有为之问也。顺中求逆,逆处求顺,亦生克之门也。今奈何求生于顺乎!于顺处求生,不若于逆处求生之为得也。】参考阐释:
3.那怎样调控五行生克中的变数呢?---这正是伯高也在问的问题:“美哉言乎!然何以逆而顺之也?”岐伯的回答很值得深思:“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在古代,以土为“中”《礼记.月令》“中央土”,儒家更将“中”字提升至“中庸之道”,即凡是都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并有进一步的要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本文的意思就是说,不论生克、顺逆,都要做到“中和”,使五行间的利用和限制都达到无过无不及的程度,就能掌控生克中的变数。4.“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阳中有阴,生之内以出死乎。”------伯高真切的理解了颠倒之术的存在,故而太极两仪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正是颠倒之术的存在的证明。详解如下:阴主杀,太极阴中有白色的小鱼眼,正是描述了阴极之时,产生了求生的阳(阳主生);而太极阳中有黑色的小鱼眼,正是描述了阳极之中,会产生出死阴来,故而太极阴阳鱼图正是描述了阴阳中有颠倒之术的存在。 5.“岐伯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不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也,炼气而勿为物所诱也,保精而勿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津,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其庶几乎!」 ”“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要想做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什么意思呢,从阴阳层面讲,要想阴生阳,必须先阳生阴;从实践中讲,必须先生养满后主动损耗,才能在损耗中的到新的生养,也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意思,但是有个先后,先持满,后损益,就像性爱交合,必须持满而后泻精,而泻精又能强壮,这是性爱中的颠倒之术{不属于本篇探讨范围,有房中术专著专门探讨这个技术命题(古代“房中”是一科)},也就是古代采阴补阳传说的来源,当然,这是一门技术活,哈哈。 而我们养身能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先持满:绝欲而不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也,炼气而勿为物所诱也,保精而勿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津,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这些应该很好理解吧。但这些还是行而下的,形而上的在下一段。 6.养生的最高境界:“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能看懂这段话的请举手,呵呵!“心死则身生”心死,即断绝一切私心欲念,这和孟子说的“养心莫大于寡欲”,佛家说的“断绝尘缘,一切放下”道家说的“心死则性圆明”《黄帝内经》“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都是一个道理啊!这句话中也有“颠倒之术”原理的运用,岐伯说:“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心过死则心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即死心能生心,心若过死,那就从帝国大厦顶上跳下来了,这便走上了极端道路,不懂得真正的死心原来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