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巴(富书主编)
别在该奋斗的年纪
败给安逸
今天早上,有个新闻引起很多网友的注意。
延边大学发布了一条《研究生退学决定公告》,对该校136名研究生送达退学决定书。原因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其中,博士14名,硕士122名。
被退学学生名单中,最早入学的为2005年,入学近15年都没毕业。
还有一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习世界史的博士被退学,2006年入学,今年53岁。
该校工作人员表示:“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办理退学手续,就擅自离校。半道儿就不念了,消失了……现在挂在网上的基本都是联系不上的。”
消息发布以后,网友们是一边倒的叫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最近这两年,高校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被清退的事情屡有发生。
今年年初,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发公告,表示有72名研究生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因此做出退学处理。
6月18日,因长期旷课,且未办理任何手续,河北体育学院对40名学生做了退学处理。
退学公告发出后,话题 #40名大学生因旷课太多被退学# 还冲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前几天,顶级名校中国人民大学还一次清退了16名本科生,都是各省曾经的尖子生。
实际上,这些行动向所有的在校生发出了信号:大学不是温柔乡,严进宽出已经成为过去时。
如果你还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悠闲地享受生活,可以不再努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人说,世界上有个定律:苦难守恒定律。
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
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
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
换句话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登上顶峰,但人生该吃的苦,一点都不会少。
尤其是今天的社会,压力很大,机会也很多。
阶层上升也许有天花板,阶层下降却可以无底线。
年轻的时候,如果你好好奋斗,即使运气不好,至少不会过得太糟糕。
最可怕的,其实是你选择了眼前安逸,那结果就是温水煮青蛙,在未来没得选的苦难里,慢慢烂掉。
废掉一个人
真的很简单
前段时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做过一项面向全国84所高校51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令人触目。
42.69%的受访大学生偶尔会玩游戏,喜欢玩游戏的占34.89%,只有18.1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从没玩过”。
今天这个社会,随着抖音、游戏直播的崛起,年轻人的私人生活变得极为丰富。
可是,感官消费的常态化也同时在消磨着年轻人的时间和心智。
如果你问:为什么这些年如此多的大学生被退学?为什么那么多看起来高学历的人,一进入社会后却成了干啥啥不成的废人?
我觉得,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要废掉一个人真的太容易了。
比如,各种各样消磨你心智的娱乐产品,导致快感太过容易获取。
有句话说得好:毁掉一个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给他一部无限流量的手机。
这时候你需要以一个舒服的方式拿着手机可以消磨一整天的时光,你丝毫不用思考,你只负责开心。
久而久之,你也就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和长期主义的沉淀,而沉浸在各种短期的感官刺激之中。
再比如,那些宣扬精致与美好的消费软件和借贷软件,一手造成年轻人的欲望极大膨胀,远远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
这些五花八门的吞金工具给年轻人造成一种幻觉:钱来的真容易。却忘记了成年人的世界,每一分钱来得都如此的艰辛。
罗振宇曾经提到过一个豌豆公主效应:“体验是一种可以训练的能力,一旦达成,再也回不去。”
所以,如果你真的任由碎片化体验大肆侵占你的时间,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变成一个除了娱乐什么也不会的废人。
而一个在校园里都吃不开的人,将来到了社会上吃的苦,将会是千倍百倍。
等到你被生活压得抬不起头,没有路走的时候,才会明白,那些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就是当年混日子的代价。
说到底,努力的人生是苦半辈子,不努力的人生是苦一辈子。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以为逃过的艰辛和困苦,其实不过是未来路上更凶猛的拦路虎。
跳出舒适区
才有未来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旦心散了,时间感就钝化了,再想集中起来难上加难。
这就是混日子的魔咒,越混越依赖,越混越迟钝。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意思是说,一旦你失去了方向感,进入舒适区,再想摆脱出来就很难了。
美国心理学家Noel Tichy提出过一个舒适圈理论,很能说明问题。
最里面一圈就是“舒适区”,一旦你进入,虽然感觉很舒服,可是却只能从事重复性的学习和工作,久而久之,就停滞了。
中间一圈是“学习区”,你会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学习的动力。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你发现自己已经严重落后,心里会产生巨大的负担和痛苦。
我们很多的青年人,就在舒适区和恐慌区来回摇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而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当你的学习区不断扩大,你所感受到的恐慌感也会相应减少。
这个世界上,所有厉害的人,都懂得延迟满足的价值,也懂得点滴之间持续精进的意义。
而所有混日子的人,都只在乎及时的享乐,缺少长远的眼光和自我约束。
久而久之,就拉开了差距,这也是平庸与优秀、贫穷与富有之间,最本质的距离。
人的一生其实就像个不断计量的信用额度,年轻时舒服的日子过久了,那些难过的日子到老来还是要补上的。预支太多的人,总要用后半生来偿还。
你前半生偷的懒
后半生得拼命还
路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有的人很年轻的时候,就觉醒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而有的人却要等到生活的苦难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才会幡然醒悟。
这时候,再努力,你付出的比别人多,收获却不一定比别人大。
年轻的时候,我们精力旺盛,时间充裕,可以勇敢试错,失去的东西可以自己挣回来。
可一旦到了下半场,我们的精力下降了,顾虑很多了,社会对你的容忍度也降低了,再想逆势上扬,成败就没有把握了。
历史学家西塞罗说:
人生的跑道是固定的,大自然只给人一条路线,而这条路线也只能够跑一次。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各自分配了适当特质,都各结出自然的果实,须在它当令的时候予以储存。
要过好这一生,并不需要你多么异于常人,只需要你在恰当的年龄做恰当的事。
那些混日子的人,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错误的事,看起来是有些小聪明,可是到头来却成了最大的失败者。
而那些肯下笨功夫的人,一直顶着嘲笑与不解,最后才发现是长远算下来,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更多。
社会自有其法则,人生中最公平的事就是:一个人在舒服的时候得不到任何东西。
所以,请告诉孩子:千万别让自己的后半生都在拼命还前半生的债。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需要用汗水去换取,唯有贫穷,可是不劳而获。
作者简介:乔巴,富书主编,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书(ID:kolf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