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5 星期一
我是一个8岁女孩的全职妈妈和兼职讲师,这也是我给自己的一个标签,因为以前的我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全职妈妈,而现在的我还同时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那就是给孩子们上社会情感课程和阅读课程。我现在非常非常热爱阅读,而我也把这种阅读的热情带到了我的家庭当中,我们家真的变成了全家人一起读书。
听了果妈这几天的分享,我回顾并思考了自己同女儿共同经历的幼小衔接之路,往事历历在目,更多的感触是与果妈相见恨晚的遗憾,如果当时有果妈的分享我得少走多少弯路啊!
当我们的孩子步入小学,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时,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纯地带着他们游戏、唱歌、跳舞,而是给他传授知识、解决他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引导他自己面对事情想解决方法、和他们一起度过每天的校园生活。
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也是各式各样的,当我问到孩子们,你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会有很多想象,像老虎、像法官、像个太阳······让他们把老师的样子画下来那就更是花样百出了。果妈这几天已经从很多方面讲解了怎样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享我经历的故事。
第一、心理准备—老师不是怪兽
我就是果妈之前故事中的那位遇到严厉老师的妈妈,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极其负责任也很严厉的老师,她对自己的教学要求很高,同时对孩子的各种表现要求也很高,在一个高标准严要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记得我当时思考过很多问题:孩子会不会压力太大了?作业会不会太多?孩子的情绪会不会受到影响?老师这么严孩子会不会胆子变小?这些问题,也增加了我很多的焦虑,当听到哪位家长说他们的老师怎么怎么好,我两眼都发光,真恨不得赶紧把孩子转那个班去。
有一段时间,老师会对孩子们发火,那时候我也不能接受老师的做法,我觉得老师就是要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她对待学生要时刻保持自己的那份爱心。在家里我更是会出现一些对老师的看法和评价,这些也间接影响着我的女儿,让她在学校更加焦虑和关注这件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我的老师是怪兽》这本绘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举动和想法,我从这本书的故事细节中看到了老师的另一面,老师也有很可爱的时候。孩子们在学校看到的也只是老师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他们更多的看到的都是老师严格要求他们的一面,这像烙印一样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忘记了老师也有和蔼可亲的一面。
记得当时听着女儿的描述,看着她数学书上涂涂改改后黑乎乎的痕迹,我的脑海里就自己脑补了画面“老师挂着一张愤怒的脸冲女儿发火,女儿则是一边哭还要一边改题直到完全做对”,那时候的我情绪一下子也被带出来,自己接下来无论是言语还是表情都是对老师的质疑,也有很多的担心。
老师把情绪都发在了女儿的身上,她会不会把这种不好的情绪发泄在我身上,她会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以后会不会没有自信,甚至是害怕老师,不敢再去提问······总之出现了一系列自己想象出来的故事。
此时的我第一反应是赶快给女儿分析一下老师哪里做的是对的,哪里是不对的,她千万不要受到老师的影响,可女儿不知道为什么反而变得越来越敏感,回家也会经常抱怨老师做的多么不好,眼里看到的也全是老师在学校对哪个同学的批评,那段时间每天接到她时的话题都离不开这些。
当我发现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最需要改变的人是我,是我放大了老师负面情绪对她的影响,是我让她更焦虑,也是我让她感觉到自己很无力无法改变任何事情。看到这个绘本的时候,我也明白了一切,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和她分析老师生活的另外一面,这也让我看到了她的同理心。
我对女儿说:“老师在副科老师请假的时候甚至会给你们上一天的语文数学,还会遭到你们的反感,但你有没有想过她要说上一整天的话,如果让你连续说话说上一天,你是什么感觉呢?课间你们休息的时候,她要判作业,你写一页作业,她要判39页,遇到你们有错的时候,她还需要重复给你们讲直到听懂;今年因为三年级很关键,她还提出每周免费给你们需要的同学补课。”
女儿听到这里,她由衷的说了一句“妈妈,老师其实对我们挺好的,夏天热的时候还给我们买冰棍吃呢,她真的挺辛苦的,对我们严格要求也不是没有好处,我上个学期末的时候复习都没觉得太费劲,上个学期也是我考试成绩最好的一次了。”
女儿在听了果妈讲的“一诺的故事”后她说:“果妈讲的那个故事,我们老师也有过,她也给我们梳过头发,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当天没体育课,她还利用课后一小时带我们下楼游戏呢!”
到此,让我发现我的言行对女儿的影响其实比老师的影响要大多了,当我用一种理解的心理去和她讨论老师的问题时,她也看到了老师不同的一面,在学校里她是一个老师,在家里她也和我一样是一位妈妈、妻子、儿媳、女儿,她也有情绪、也有焦虑,她也是一个女人,一个不完美的女人。我从前为什么态度那么苛责,从来没有以一个接纳的态度去思考她作为老师的这份职业呢,她和我的内心是一样的啊,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学好,能够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这学期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如果一个孩子变得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对我给他的任何激励都没有感觉了,那我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我其实真的特别需要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这就是我女儿的老师,她是从心里喜欢这些孩子的,她还说:“自己的孩子怎么说都行,别人说他我心疼,这也是毛病,护犊子,要改”,多么幽默的一句话,同时也展示了她内心的火热!
曾经有一个朋友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没有付给老师一分钱,让她来严格要求我们孩子的学习。”外面的课外班,我们是支付了费用老师才来教的,但学校的老师她付出的是她的那份责任与爱,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位好老师,选择一位好老师,不如选择我们看待老师的态度,这才是我们做为妈妈可以做到的,也是影响孩子至深的。
第二、作业准备——作业不是妈妈的事
说完了看待老师的态度,我想大家也特别想听听“作业”这个让我们头疼的难题。在未上小学之前,我们也许已经听到了很多的说法,孩子刚上学写作业特别磨蹭,一年级老师都不给孩子留作业,三年级以后作业特别多,孩子天天回来都先玩够了才写作业,我陪孩子写作业总爱发火······这么多的问题到底怎么办啊?
我也来说说我的故事,我是一个坚定的没有给女儿上幼小衔接的妈妈,当时和老公商量过后,就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幼儿园生活,女儿幼儿园大班有一个很隆重的毕业典礼,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美好的时刻,也为她的幼儿园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能有的家长会说,你的心态太好啦!说实话那真是表向,越临近开学我是越焦虑,又是一连串的想象力故事“马上要开学了,她什么都没学过,会不会跟不上,上课会不会听不懂,以后会不会不爱学习了”自己也会陷入这种焦虑中,这时候我很清楚地知道需要调整的是自己,带着这份觉察,我开始读书帮助自己真正静下来。而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即使后来也有焦头烂额,我依然没有后悔过,现在偶尔和女儿回忆起她的毕业典礼,她也很开心拥有那个最幸福的时刻。
开学后头疼的事情终于来了,老师对语文作业的要求是“写美观不要求遍数”,于是开始追求美观,我理解的美观是“和书上一样”,就这样让女儿照着书上认真写,看着她的作业本擦了写,写了擦还是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我俩也会经常陷入无限的痛苦中。直到看到老师展出的几个孩子的作业,我才被点醒了,“美观”其实并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是我自己给孩子提高了要求,当意识到问题之后,马上调整了方案,我不再去要求孩子写的和书上一样,让她自己来决定写几遍,自己去对照书上的汉字,觉得写的不好的地方自己去改正,一切都交给她自己来决定,让她成为真正为自己作业负责的人,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慢慢让她不再反复擦写,渐渐地写作业时的情绪也稳定了很多。
入学一个月后,正当我暗自庆幸她的适应能力真好的时候,她开始出现身体上的反映——荨麻疹,每天只要是写作业就特别的心急,之后不停的抓,越抓就越多,那段时间我也很着急,只要在家写作业就会变得很厉害,我知道这是她无法释放自己而向我发出的一个信号,做妈妈真的要有一双慧眼,要时刻观察孩子的变化。
经过沟通,我们决定放手她的作业问题,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作业是她学习的一部分,我和老公只负责带她玩,其他的事情自己搞定就好,我们一起讨论了周末的计划,有爬山、去奶奶家、图书馆、看跑男或朗读者······一番计划下来发现,我们没有特别安排她的学习时间,而学习她会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来完成。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挺担心的,虽然计划的很好,难免心里着急,想去提醒,很多次都是硬生生的把自己到嘴边的话吞回去。有一次我们爬山结束后去奶奶家,午饭后她就一直跟小弟弟玩的很嗨,我强忍着自己不做那个“唠叨”妈妈。
到了下午五点多我们准备回家了,刚一上车她就拿出自己的语文书,一路上都在读课文,还没到家自己就已经全读熟了,我和老公相互对望而笑,也是经过这一次,我真的开始放心了,既然选择了放手那就要彻底做到,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她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否则真的只会招孩子烦。随着慢慢适应了节奏,我们的计划也在进行微微的调整,既然有了这次成功的放手,对于自己削铅笔、收拾书包、准备衣服真的逐步都不再需要我了。
现在女儿上三年级了,我甚至都没有再看过她的书,也不知道她们都在学些什么,她会为了老师能减掉一部分作业要求我帮她听写,自己觉得不懂的地方主动去找老公求助,学业上的问题我经常说的就是“你学的这些妈妈已经不会了,尽量自己想办法吧,实在需要帮助去找爸爸”。
我把自己从她的课业中剥离出来,也间接避免了和她不必要的冲突,我只负责跟她甜言蜜语,好好享受她最后需要我陪伴的几年。看到身边一些上五、六年级的孩子,她们真的很多都不再需要妈妈了,我明白自己拥有她的时间有限,反而也更加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时光。
第三、时间准备——乐器不是魔鬼
谈起学琴,我想太多琴童的妈妈们都知道这个过程可以用极度崩溃来形容,人都说“一入豪门深似海”,进了乐器的门,我觉得堪比深入豪门。可能有些朋友看到我朋友圈经常分享女儿练琴状态很好,其实我也曾经和很多妈妈们一样。
记得刚开始学琵琶的时候,她每天练习都很开心,没多久对于基本功的练习开始反感,这也是最痛苦的一个阶段,我俩每天都在“斗争”,她对我的要求是:需要陪练并指出一些问题,但不能一直说问题,还要能够看到她哪里进步了,时刻有鼓励准备着。
那段时间我感觉不到乐器带来任何的美感,每天对陪练的工作怕的要死,而且我们每天都有作业,时间上的冲突也很烦恼,经常纠结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练琴,她也会经常把练琴这件事排到最后,那时候时间很晚了又困又累情绪也不好,她还特别想晚上能出去轮滑,一晚上这么多的事情纠缠在一起,只恨时间过得太快。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请教专业的老师,终于实践出一套适合我们家的方法,既用到《全脑教养法》中的科学理论,也用到社会情感课程中的沟通约定等。
女儿上了一天的学更多时候在用左脑,左脑是逻辑思维,接受更多的知识,而右脑更注重情感和艺术体验,在她放学后,我用科学的引导建议她可以先练琴,这样用的是右脑,也可以让自己运动了一天的左脑稍作休息,之后再写作业,左右脑的交替使用,也提高她的写作业效率,给她提出指导思想,剩下的实践是需要她自己去做的,我们约定好,可以先偿试一下,可以的话再继续坚持。在她不断的偿试过程中,她体会到了这其中的妙处,也从中得到成就感,她发现自己的时间节省出来了,情绪也比以前更好,在这样交替以后她自己的心情更加愉悦了,不仅弹琴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琴声带来的乐趣,还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构思自己的作业,像作文这类没有思路的,先弹上一会琴自己就知道怎么写了。
从前都是写完作业,到外面轮滑,回来再练琴,一回来就磨蹭,稍有一句话没说对的,她就发脾气哭,现在我们都轻松啦,回来先练琴40-60分钟,之后写作业,中间穿插晚饭,轮滑的时间也随着她的节奏,有时候还能提前,有空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增加一些家庭娱乐项目。
这样的改变不仅让她很开心,我也轻松很多,因为增加她每天的轮滑时间,直接增强了她的体质,去年整个冬天,在班里不断有同学生病请假的时候,她始终保持健康,这也是我觉得最大的收获了。每一位琴童妈妈都有一段心酸史,近期我也会分享做为琴童妈妈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气定神闲”的去享受女儿琵琶带给我的乐趣。
曾经对生活充满迷茫,现在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一路成长和改变,真的是痛并快乐着,我用正念享受当下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继续我们相互陪伴的日子。现在我就随时准备在女儿需要我的时候,回头就能看到的地方,我的身边永远是她最温暖的避风港!从前我带她行走,现在站在她的身边与她并行,未来的日子我将慢慢退到她的身后,放手让她独立前行,而我永远是她无条件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