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最近一直在接触目标、计划,所以内心跃跃欲试啊,然后就瞻仰了一些其他人的计划和回顾,一知半解的开始了摸索周计划的道路。
突然在朋友圈看到了严哥要分享如何制定周计划,天呐,一直有关注严哥的简书,他可是做周计划的大神啊,果断迅速报名!
2
等啊等,终于等到今天了,但是今天好像不太顺利,有点精神错乱。第一遍听的时候总是不能专注,甚至有些语音反复回听知识都不能进脑袋里。也没办法去想,把总得知识点串联起来。所以暂停,跟朋友聊会天,洗漱一下,等舍友睡下,安静的再重新听。
然后听了一半,到核心部分了,可是有些困了,果断不听了,明天重听咯,不然听个昏昏然,还得重听,得不偿失呢。
3
做周计划你首先得明白它的定位和意义,不然就像没头的苍蝇,乱做,也没有效果。
周计划位于目标管理的底层,高于行动管理,他起着一个链接作用。
周计划是调配资源的,是一个管理手段,他解决的问题是确保推动自己从价值现状向价值目标靠拢,是为了达成目标的。
所以周计划的正确打开方式是: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从目的出发,导出目标;以成果为导向,最终确定要完成什么任务,并利用制定任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进一步控制。
4
做周计划通常有五大痛点:
一是完全不知道周计划是做什么的,就带着一头雾水的做,效果很不好。
二是大体知道是什么事,却不理解为什么做。这样会动机和动力缺失,老是怀着应付的心态做,效果也不好。
三是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想要的成果是什么,不知道要达成怎样的目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把一周的任务执行的很好。
四是过程中遇到突发意外情况,周计划无法落地,无法执行到位或者掉坑了,就会产生挫败迷茫焦虑崩溃等情绪。
五是没人陪,缺少同侪力量,自己持续不下去。
严哥给出了POA行动力公式:POA=Partner(伙伴) X Acceleration (方法)/ Objective(目标)
公式的核心是首先要明确目标,其次找到互相助力的伙伴,彼此激励;再找到良好的方法,把目标落地执行到位。
5
高能的核心的东西来啦!一个流程(P3 3SR)告诉你如何高效做出周计划。
周计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P1做前想清楚,
P2做中多记录,
P3做后多总结。
在P1阶段,又分为理清任务来源Source,估算拥有资源Resource,合理筛选任务Sort三个阶段。
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任务从哪里找,因为在不同维度下的任务我们需要的成果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一是从身份角度找任务,明确自己是什么样的身份,这个身份会带来相应的责任,在这个责任下我们应该完成怎样的任务。二是从目标的角度找,以目标为导向,将其分解为可落地执行的任务。三是从当下的角度找,看在当下这个短暂的时间里我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其次要知道我们当下有什么资源可以支持我们的任务达成。如果做事的资源不充足,我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更多的风险。从身份的维度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的注意力,要看注意力是否聚焦在对身份澄清的目标上。从目标的角度我们更关注精力,要看达成目标的精力是否充足,目标落地是否有保障。从当下的角度我们更关注时间,有没有时间解决当下的问题,做到不拖延。
那我们在找出了一系列的任务后,该如何选择的去执行呢。严哥给了我们一个判断标准。从身份的角度衡量标准是价值量,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要符合身份价值的正向积累。从目标的维度衡量的标准是优先级,我们要用80%的时间完成20%重要的目标,确保重要目标优先实现。从当下的维度衡量的标准是紧迫性,要尽快完成紧急的任务,当然也不是说必须吧当下聚焦在紧迫性上,我们可以在当下慢慢积累,做有意义的事情。
6
在P2阶段,又分为任务分解到位Resolve和做好任务跟进Sequ两部分。
在筛选出任务后,为了确保任务的落地,我们常常需要将其分解。而熟练度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当你对一项任务(真的)很熟练的时候,那可以根据情况不分解;但是你对任务不熟悉的时候,就要将其分解。分解任务的第二个指标是复杂性:当一件事情不复杂的时候那就不需要分解,反之,当任务很复杂时,那就需要分解了。任务分解以列清单的方式,既有具体的步骤,看起来很明晰,执行的压力也很小。并且做事的目标也很清晰。
分解出具体的步骤后,就要落地执行了。但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做好任务跟进,尽量控制任务在计划内,但这里的控制好是相对的控制,这个控制可以参考三个数据:里程碑是项目管理中的关键词,指的是进度节点;进度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关注的对象更具体。PPP=Process+Problem+Plan。执行中多观察进程是否符合预期?如果没有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导致的?要如何制定下一步方案计划确保任务继续推进。
7
在P3阶段我们就要总结复盘得反馈Revision了。如果我们每次都是仅仅的做完,不进行任何的复盘总结,将经验和教训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我们就会来回的掉坑,来回的重复从0到1。
所以我们要进行价值梳理:看我们所做的事情有没有聚焦在价值上,得到了什么样的价值,有助于帮助我们将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吗。
我们要进行分类回顾:将目标进行分类,总结不同类别的目标达成率,得到了怎样的成果,看不同类别目标是否平衡,并从中总结问题,下次改善完善。
我们要进行复盘:针对具体的任务完成情况,沉淀经验和教训,根据反馈进行持续优化。
严哥说如果战拖力公式明白的话这整个流程就可以理解的很透彻了,但是我觉得流程我可以理解一些,但战拖力公式我好像不大明白哎。
然后严哥很用心的给我回复
战拖公式里面涉及:
信心预期(信念,来自身份澄清后的笃信)
价值(成长的本质)
反馈延迟(做完后立刻得到反馈,就会更加愿意做。)
分心冲动(注意力聚焦程度)
这样解释似乎更清晰透彻了呢,感谢严哥,周计划做起来~
8
以严哥自己的周计划为例,我要把图偷过来留着学习~
〔1〕首先计划中要包括计划内、计划外和每周必做的事情。计划内:预期保障内需要完成的。计划外:突发事件的应对,防止焦虑感。每周必做:通过重复的任务持续的积累达到价值积累。
〔2〕你明白了你的角色和任务的优先级,侧重点投注的注意力是不同的。有侧重点的周计划才是好计划,重要的任务投注更多的资源,这种平衡才是有效的平衡。
〔3〕使用PORT模型来做周计划,做一件事首先要知道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导出了怎样的目标,会获得怎样的成果,再用成果验证目的的有效性。
〔4〕要对任务进行估时,逐步实践尝试,会对任务掌控更到位。但是从现状出发,制定适合自己当下的周计划,只要你的注意力关注在你最重要目标的推进上就行。
〔5〕变更控制的一栏一定要有,而且要实事求是,是自己和自己商量后的统一,记录下来为了让自己进行调整,以更好的改进。
〔6〕回顾总结中要有我为什么没有完成,为什么完成的比较好,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实事求是。
9
延伸:如何把周计划做的更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通过记录,才能让自己的回顾有依据,有数据的回顾才是真材实料的回顾。
来呀,周计划做起来!略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