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结束,回到长春是星期一晚上,第二天要不要开启方糖读书会,我犹豫了好久,因为乘车比较疲惫,当天晚上又睡得晚,很担心自己不能呈现出最佳状态来带领整场读书会。其实,在火车上已经按捺不住发出了读书会的邀请。心永远知道要如何做决定,头脑偏偏过来搅局,谨小慎微。
恰巧妹妹从沈阳过来看我,心里的声音很确定,把她带到读书会去,让她体验一下心灵的彼此聆听与靠近,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款待她简直太完美了。很开心,妹妹接受了我的邀请,愿意一起读书,为了不剧透,我特意没介绍太多细节,希望她带着好奇自己去感受。
关于这次读书会,我想讲讲这几个故事。
1 名字的故事
我出生之后的第一个名字,叫「陈垚」,这个名字是姥姥取的,当年有个中央委员叫「陈垚」,姥姥希望我也能够有所成就,而且,「垚」字,是山高的样子,象征着高大,也很不错。后来,在落户口的时候,因为连笔,被误写成「喜」,直到高考前,户口本上的名字才改正过来。因为这个「垚」字很生僻,我在学校里也经常被叫做陈喜,后来,我自己翻查字典,看到「瑶」字,就提出换成这个,认知度高,而且寓意很好,是一块美玉。每当想起我的名字,都会想到妈妈跑断腿磨破嘴,去户籍科沟通名字的事情,很心疼她费了那么多周折。
大学期间,开始在网络上写文章,为小说里的角色起名字。有一天,突然就冒出一个名字「喜微」,心想,哪天一定要写写这个叫喜微的女孩的故事。但迟迟没有动笔,后来就把这个名字当成了自己的网名,QQ上,微信上,就用这个名字跟工作伙伴和朋友们互动。虽然没有写成关于「喜微」的那部小说,但我已经把她的生命故事活出来了。
此外,我特别喜欢那个叫许巍的歌手,可能这个名字也多少跟偶像的名字有点关联。再后来,跟Grace师姐讲述名字的故事时,她说,喜微的喜也是陈喜的喜呦。我这才注意到,还真是,巧合中自有深意。
2 旧磁带的故事
国庆假期,我带着儿子回婆婆家,与从南方归来的老公团聚。一天傍晚,儿子喊爷爷帮他找点好玩的东西,他感觉有点无聊。爷爷从老旧的写字台抽屉里翻出了一盒磁带,是梁咏琪的专辑。儿子拿到手里,拽出了里面的磁带,因为在家里,我把旧磁带给他当做玩具玩,允许他这么做,但是爸爸非常气愤,大声地呵斥到,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规矩,看你妈把你惯成啥样了,就知道破坏东西。
听到这样的言语,我的自动化反应是,我受到了攻击,这是把矛头都指向了我呀。于是反击道,就算儿子不玩,这个磁带你还会再听呀。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我看这辈子你都不会再装进录音机里听的。就算儿子拽出来了,也根本不会弄坏,至于这样大呼小叫的吗。
话一说完,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人家的东西呀,即使已经老旧过时了,也还是他的呀,他有所有权和支配权,换做是我不再使用的物品,我会给儿子当玩具吗,有的可以,有的可能也是不会,比如一本不再需要的书,虽然不再翻看,但也不会拿出来让儿子在上面涂涂画画。
我还想到,老公让我给他帮个忙,我拒绝,他很不高兴,我说,你怎么能因为别人没按你的要求做就发脾气呢,难道别人都得顺从你,满足你吗?这次,好像这句话也适用于我自己呀。看来,我对他也是有期待的,期待他跟我有相同的接纳度,期待他对待某件事情的态度跟我一样,天哪,这怎么可能。他是他,我是我,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于是,我便释然了。
后来,我给已经身处南方的老公发了一条微信,对不起,亲爱的,你很珍惜这个物件。
3 “期待”的故事
读书会上的自由书写,我设置了一个关于「期待」的主题,邀请大家书写对关系里的某个人有怎样的期待,然后再来检视一下自己的期待,因为大家都对「即使你完美无瑕,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按你的期待去对待你的」这一句印象深刻。
书写结束之后,大家轮流分享,我隐隐感觉,大家写的内容与我期待的不同,我好像有所预设,对伙伴有期待,期待她们看见自己的执念,期待她们认出期待的荒谬,期待她们能够在自我成长上有所突破有所进展。天哪,原来这个环节是为我自己设计的,我认出了自己的期待,然后,便放下了它,小伙伴都很好,她们当下的成长阶段也是我曾经经历过的,看了一些书,听了一些课,理论上认同自我成长才是改善关系的办法,可实际生活中,总会被某个人的回应方式所激怒,循环往复,不知道如何跳出来切断这个循环。好在心有愿力,前行不辍。
一次一次的书写就是我的救命稻草,那些不舒服的事件,我都勇敢的去面对,把自己看个究竟,我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敏感,这么脆弱,写着写着时而流出泪来,时而豁然开朗。就这么一路写过来,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见到光亮了,自己更安稳了,不再容易被按动情绪按钮了。即使再被点燃,也知道又是一次拂拭心灵尘土的机会,凭借一己之力也能重见光明。
我可以做到,同伴也可以做到,生命并无两样。当下,一切都刚刚好。
关于读到的三篇文章,大家也没有特别强调有感触的段落和句子,起初我也有点失落,很好奇为什么大家的反应平平呢,我可是捶胸顿足,拍桌子以表共鸣呀。哎呀,我又掉进了「期待」的陷阱里。
想到自己之前读完《新世界》,头脑上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当然,也有点云里雾里,让我复述,未必能够讲清楚,也不是从心里感觉到被震撼,被触动。后来,跟伴侣发生冲突,他的言语让我感觉到被攻击,突然,就想起来书里面的一句话,当有人批评你,责备你,辱骂你的时候,你的本质会有所缩减吗?
根本没有呀,我的本质还是稳稳地在那里。于是我带着好奇去探索内在,到底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会感觉到被冒犯了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跳出了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那些读过的文字,可能这个当下没什么感觉,却会在不经意间触发我们去思考,从而带来转机。退一步讲,一本书里哪怕只有一篇文章,一个段落,一个句子引起强烈的共鸣,深深的触动,也是大好之事。
况且,大声地朗读本身已经把我们带回到当下,这一场阅读,每个生命都已经被滋养到,润泽到。
故事讲到这里,我感觉痛快无比,再一次借由文字呈现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也让我更加懂得自己,靠近自己,深爱自己。
普吕多姆在诗歌《银河》中写道:
每一颗星都远离姐妹们,
你却以为她们都是近邻。
星星的光多么温柔、敏感,
在她的国内却没有证人。
我懂得你们,你们就像心灵。
每颗心发光,离姐妹很远,
尽管看起来近在身边。
而她,永恒孤独的她在夜的寂静中默默自燃。
我并不完全认同这份存在的孤独,的确,身处人群中可能依然觉得孤独,无人懂得,无人理解的酸楚可能是夜不能寐的导火索。与再亲密的人谈笑风生,可能在转身的那一刻无比失落,日子还得自己过。
但是,要是有一个空间可以安放你孤独的心,有人愿意陪着你哭,陪着你笑,没有评判,没有说教,只是安静的聆听和温暖的拥抱。
所有的眼睛看到的,都是你的美善你的好,你就是珍贵而又重要。
你来了,会开口讲一段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