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爸喜欢下象棋,超级喜欢。
如果给他一个棋盘和一个对手,他能从早上下到晚上,饭都不带吃的。
我小时候看爸下棋,“啪”一声清响,把对方一个棋子吃掉了,觉得甚是威风。
后来,我也开始玩象棋。学会了下棋的规则。
再看老爸下棋,发现他的水平很是有限,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进步。
原来,他下棋都是靠着自己的经验。
但是这样的感性的经验,不能成为普遍性的规律去运用。
所以只能是达到一定的水平,就止步不前了。
这种水平,是非常非常低的。
2
我喜欢书法。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对书法产生了兴趣。
去城里读书的姐姐给我带回了字帖,我记得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我还记得刚开始拿到那本书的惊喜。我连睡觉都抱着一起睡。
从此就开始了我的书法自学之路。
很快,我又喜欢上了颜体,缠着姐姐又给我买回一本颜体的。
我升上初中后,知道了楷书四大家,于是在书店,一口气买回了颜柳欧赵。
然后,因为没有人指导,虽然看着字帖,也只能是照虎画猫。加上没有人监督,常常是高兴就写两笔,不高兴了就抛诸脑后。
我就是这样,朝秦暮楚,一曝十寒。
3
我还喜欢游泳。
小的时候,和村里的一大帮男孩子,一到周末,就跑到河边扑通扑通往下跳。
高中时,认识一位喜欢游泳的朋友。偶尔也会和他一起去游泳池游。
看到他在池子里面自由泳,蛙泳,速度快,姿势优美,很是惬意。
而我,虽然小时候没少游,却只会最耗力气、最慢速度、最难看的“狗爬式”。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年。
4
于是我开始想,我们学习知识,掌握一项专业的技术,通常都走了很多弯路。
现在我知道,我爸下棋的水平,禁不住一个专业训练两三个月的小朋友。
我的书法,虽然在学校的比赛中常常获奖,可是始终是在书法的门外徘徊。
我的游泳却出现了转机,今年暑假,和一个技术和理论都不错的朋友去游泳,在他的指导下,我很快初步掌握了蛙泳的技巧。隔了一段时间,我自己又初步学会了仰泳。
如果一开始,我爸有象棋大师指导,下棋多年,至少也是个业余高手。
如果一开始,我学习书法有书法家指教,这十几年过去,至少也能收获扎实的功底。
如果一开始我就去报名学习游泳班,也许我也能在水里游得像条鱼。
这些弯路,我们走得很冤枉,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收获却并不理想。
5
有的弯路,我们却又不得不走。
比如,上山的公路。我们只有沿着盘旋而上的弯路,才能安全地到达山顶。
这弯弯的,长长的山路,反而是最快的一条。
看西游记的时候,唐僧四师徒取经路上,遇到大大小小的妖精不计其数。我想,孙悟空有筋斗云,一番十万八千里,干嘛不用筋斗云呢?
现在才明白,九九八十一难,才是他们取得的最真的真经。
6
学习写作也是这样。
简书里有很多前辈和大神,他们在练习的时候,有的走了弯路。于是告诉后来者,要注意绕过去。
其实,并非所有的弯路我们都要绕过。我们所要区分的是,哪些是陷阱,那些是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