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学习了如何开始学习,如何将所学转化为能力这两个思维以及相应的实用工具,今天开始学习第三和思维,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先来学习“把珍珠串成线”这一章。
一、基本信息:
【内容】《穿透式学习》
【创作】拾画
【日期】2020年5月19日
二、今日目标:
继续精读《穿透式学习》,制卡“把珍珠串成线”,创作至少1000字,在简书上更新。
三、分解任务:
1.深度《穿透式学习》章节并做电子批注和纸质笔记:思维3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个人知识体系:把珍珠串起来
2.制作工具卡:把珍珠串起来
3.创作1000字以上;
4.简书上第十一天更新
四、随笔感想:
每天一点新收获,学习使我快乐!
五、核心启发:
1.【知识描述】
作者引用乔布斯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串珍珠线”来比喻,学习就好比是“把珍珠串成线”,在众多信息、知识中,反思、筛选、整理自己的“知识珍珠”,并串成线。
学习一门新领域的知识前,我们首先要有这一领域的一个知识体系,可以通过请教别人、查询资料参考、在学习和实践中进行增补,搭建属于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
确定了知识体系后,就好比我们有了一个专门的、分门别类的“书架”,可以往里填充自己需要的“书”,这些“书”都是经过知识和实践点融汇贯通的,同时这也决定了,我们串成线的珍珠是要依靠自己的经验获得的。
2.【知识联想】
在这里,想到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与实干的对撞——点、线、面”,知识珍珠为点,串起成线,面则为知识体系。
3.【经历联想】
平时的信息吸收比较零散,也有关注到要建立知识体系,但很浅层,以为有目录就为体系。
4.【启发行动】
学会筛选出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串成线。如何筛选?根据自己需要发展的能力、自己需要搭建的知识框架来筛选。(如何搭建知识框架后面再深入学习)
六、今日复盘:
1.【目标计划】
(1)深度阅读思维3开篇和把珍珠串起来章节,并做电子批注和纸质笔记,详写框架,大概用了75分钟
(2)制卡把珍珠串成线,大概50分钟
(3)创作1900+,比计划多出900+字
(4)简书上第十一天发布更新
2.【导图卡片技能】
构图珍珠串成线,仅仅是珍珠串成线,很简单能呈现出来,主要脑海里还有之前看到shasha老师的这一点知识的卡片,但从我提取的内容以及整理的信息点,这还不够表达出我想要的。
脑海里回顾今天(周日17号)写的作者文章结构,重新思考,提取关键点,珍珠——串线——体系(往书架放书),而放什么样的“书”,决定我们在串线前筛选什么样的知识珍珠。
顺着这个思路,在不同知识珍珠里,筛选自己想要的串成线,充满自己的知识体系书架,最后呈现出来今天的作品。
【1】遇到的具体问题:
蓝底橙字,看着比同字号的蓝底白字要小
【2】 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把字体加大一号;
2.【写作输出】
【1】作者文章框架
今天开始思维3 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章节的内容。作者搭建了两大块框架,一是看清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改进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看清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块,包括串知识线和建立知识体系。前者串知识线指把知识珍珠串成线,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后者建立知识体系是搭建知识小屋,是静态部分。
在改进知识体系这块,作者用了两个工具方法来帮助改进。第一,先明确了先有框架,再碎片化学习,可以使用工具08“啃书大作战”复制知识框架。第二是,要有对照思维,使用工具09通过对照思维校正知识体系。
再来详细分析今天学习把知识串成线这一章节,这是看清自己知识体系的形象比喻之一。作者文章结构:
举例——定义WHAT——WHY——HOW——总结
举例:作者通过乔布斯的例子——人生就是“把珍珠串成线”,引出个人知识体系的一个构建方法:把珍珠串起来。
WHAT:作者比喻阐释“珍珠”就像我们学习、实践路上的知识珍珠。
WHY:作者直接指出“把珍珠串成线”这种比喻的作用,可以纠正人们对知识体系的错误想法;同时对比指出正确的看法是:知识体系是持续迭代、可成长的。
这句话呼应“知识和实践之间应该加上融会贯通”,点醒我们要更新、改进知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
同时也说明了知识体系是要回到实践中,是“指导我们自己实干的所有知识,也是我们掌握的对实践有价值的一系列个人场景知识”(知识体系的定义或者说重要性)。
HOW:首先作者从大的知识体系来阐述,“无人能给完美的知识体系”决定我们不能拿来主义,不能按图索骥;要通过自己搭建、增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给书架放书”的过程。
放什么样的书,放的是“经过融汇贯通、实践、反思”的书。这决定了在学习之路上选什么样的珍珠,串什么样的知识珍珠——那就是依靠个人经验所得的。
总结:“把珍珠串成线”是建立自己个人在一个知识体系的过程,串什么样的“珍珠”,可以影响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作者还提醒我们,要不时反思、筛选、整理珍珠,或者换一个新的方式串起来。
【2】个人创作
周末时深度完成了作者的文章结构分析和制卡,到今天周二,知识描述时完全是回想制卡思路,再参考关键词信息写出来的。
在APP上阅读+划线、批注+纸质笔记+文章结构分析+制卡,虽然花费的时间更多,但是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效果也是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