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可以忍受交往中出现沉默这一现象呢?如果发生在不太熟的异性之间,或者半生不熟的人群中,那种感觉分分钟在撕咬着你的大脑,恨不得找出最好的话题,来逃避这难捱的尴尬。
为什么会如此难以忍受这种双方默不作声的过程呢?原因可能如下:
因为彼此不了解对方,想要找话题,多多收集对方的信息,来让我们感到和这种人一起交往会有底。比如朋友凡凡和一位刚认识几天,还没有深入交流的男性朋友肥肥一起约去看电影,路上彼此都可能状态不是很活跃,凡凡问肥肥今天天气冷不冷呀?肥肥回答很冷。你寒假过得怎么样?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一般吧……然后就没然后了。
原以为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应该会有更多的话题可以继续,谁知道,就是如此尴尬的结束了一直期待的观影之约。问题很多,只是像蜻蜓点水一样,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反倒产生误会,觉得你很无趣,或者认为和你不和拍。
倘若让沉默存在于检讨过程中,那这沉默到底在表示什么意思呢?首先,沉默可能是一种创造性的沉默,即对方在思考、在领悟刚才的谈话,或者其他事物。这种沉默往往有积极意义,反正你不开口,对方想了那么多东西,产生了那么大的好奇心,很有可能会先讲,反倒引起你的兴趣,两人的交流更加顺畅,还有可能发展出不一样的浪漫。所以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沉默就是暗淡却很真的黄金。
其他类型的沉默,有可能是因为对方在发呆,或者原本就是生性害羞内向,不愿意多说话,为了缓解尴尬,你也可以尝试着提一两个接地气的话题,比如说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很适合干点什么事呢?
老司机的套路很深,作为涉世为深的鲜肉来说,即使向前辈学习也是不错的。沉默中,不必太热情,也不必太纠结,人家沉默的可能真不关你的大事,他们的沉默只是一种无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