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当我们是个孩子时,谁对你的身份和性格影响最大?琳洛特说的是你的兄弟姐妹,我们会同兄弟姐妹作比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最主要的竞争者最有可能是我们中的兄弟姐妹或是某个小伙伴,竞争者是指我们自己与某个作比较的人,如何在保持独特性和特殊性归属于某种更大的解释,竞争和比较就变成了同一个层次了。当我们是孩子时,生活在大家庭里,我们经常会认为事情非黑即白,有时我们会认为,家庭就像是个馅饼,只能分成那么几块,我们或许会认为如果馅饼中的一块被拿走了,我们就不得不拿另外一块。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人类的两大最基本的需求,当你对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作出潜意识的决定时,很可能会陷入强烈的情绪中。每一个戏剧都需要冲突来提供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以塑造不同的角色,为了制造冲突,作为导演和编剧的父母,他们自然而然的会给我们增加许多角色,在这场人生大戏里面,造成我们个性的主要原因是你在很小的时候对于如何在家庭中如何获得归属感如何成为独特性所做的决定。
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个,大姐完全没有老大的霸气,但确实比较负责任,她反而比较的乐观,该享受的还是享受,也不会像二姐那样去想太多未知的事情,对未来也没有太多规划,是个比较安与现状的人。二姐比我大四岁,二姐从小就是比较厉害的角色,妈妈经常打她,从八九岁开始她就敢顶嘴,二姐身上有老大的位置的强势,敢说敢做的担当,擅长处理人情世故,很灵活。对生活很焦虑,她很会担心未知的事情。哥哥是排行老三,他是家里唯一一个儿子,他从小是交际能力强,聪明,乐观,也是经常被妈拿来同我比较的最多的那个,哥哥从小同我比较最多的是身高,在读初二以前妈妈经常会让我们二个比身高,哥哥比我矮,到了读初三开始,他身高一下子高了很多。还有写字,我的字一直写的很工整,而哥哥的字写的很潦草,而哥哥就经常被妈妈说字写的丑,为此我的字写的越来越好,而哥哥也开始去练字。我从小是自卑,内向,悲观,我不愿意下楼,读初一开始,寒假暑假我几乎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一直就呆在楼上看电视一边拨白莲,寒假就睡觉。家里来亲戚我也是能不打招呼就不打招呼。依赖性强但发现没有谁可以依赖时逼迫自己去独立。我对自己的决定是我是多余的孩子,我完全同整个家族的性格不一样,我是个没有人爱和没有人喜欢的孩子,我没有哥哥姐姐们身上的开朗,我的性格完全同他们是相反的,我很笨。我现在依然是觉得自己自卑,没有能力做好一件高难度的事情,特别是交际能力是很差的。
我是这样一个自卑无能的人,不擅长交际的人。我内心的声音批判最多的是无能,我看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并不是没有能力做好的。我注意到自己很难接受无能的特点,我知道自己是因为迷茫,想改变现实的生活但一直没有太多的进展的无力。抱抱内心的那个你,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生活还是需要一步一步,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小步前进,太多压力太多期待会让你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