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
典故出处
最早见于《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战国时期,秦国不断攻打魏国,魏国多次割地求和。谋士苏代(纵横家苏秦之弟)劝谏魏王时用此比喻: “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用土地讨好秦国,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但魏王未听,最终魏国因不断割地而衰弱,被秦国所灭。
成语释义
抱薪:抱着柴草。
救火:试图灭火。
字面:抱着易燃的柴草去灭火,火势反而更猛。
引申:用错误的手段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加剧危机。
抱薪救火
典故出处
最早见于《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战国时期,秦国不断攻打魏国,魏国多次割地求和。谋士苏代(纵横家苏秦之弟)劝谏魏王时用此比喻: “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用土地讨好秦国,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但魏王未听,最终魏国因不断割地而衰弱,被秦国所灭。
成语释义
抱薪:抱着柴草。
救火:试图灭火。
字面:抱着易燃的柴草去灭火,火势反而更猛。
引申:用错误的手段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加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