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自习第二节课,一孩子发烧39·2,我要联系家长,她说:“我爸上班了,没人接我。我妈有晚自习,她还要等我妹放学呢。”一打她妈妈电话,果然有晚自习,说晚自习放学后再接孩子去看医生。
听着她妈妈的电话,看着那孩子烧得红通通的脸,我心里一阵发酸。我从她妈妈的身上,看到了我过去的影子。
回想那些日子,孩子还小、工作又重,真的很难。每天早出晚归,自己的孩子根本顾不上,幸亏平时有我父母帮忙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
经常,孩子放学从她的学校自己跑到我的学校,来陪我上晚自习。从东风小学到我们学校,好几里地,穿过好多个路口。为了跟妈妈在一起,她愿意那么做。就是晚上跟我挤在值班室的小铁床上,她也很开心,只因为跟妈妈在一起。
以前,一些多路口没有红绿灯,小小的孩子背着大大的书包,小心翼翼穿过危机四伏的马路,让我每想来就特别心疼又后怕。
那些艰难的日子,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我都不知道怎么办。
2
每一次跟班里孩子们上心理课,都是一次生命体验的探索。
这一次,我们上的是《当我累了,谁是支持我的人》,讲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有一个环节是通过填表梳理自己的支持系统——在纸上画几个同心圆,最里面的圆是“我”;向外最近的圆内填写最亲近的人最信赖的支持人,只能填写一个人;依次向外一个圆里可以填写两个支持人;再向外一个圆内,可以填写三个支持人;最外面的一个圆内,可以写无数个支持人。
从孩子的填写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孩子最近最重要的支持人写的是母亲或父亲;有一部分的是奶奶或爷爷;有几个孩子写的是朋友名字;有两个孩子写的是“戴老师”(我感觉很荣幸)。
有一个孩子很特别,他最信赖最亲近的支持人写的是“网友”。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印象中,父亲是很关心他的,胜过班里许多同样离异家庭的父亲。看来,父子关系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据了解,他那个“网友”虽然是个中途辍学的陌生大哥哥,但这两年一直在劝告他要好好读书,不要走他的老路。还真的要谢谢他这个网友,因为这孩子在初一有段时间是有过辍学的念头的,而且升入初二前阶段时间还处于摇摆之中。
让人欣慰的是,许多孩子都填到了第三个圆,并且不少孩子都有可以支持自己的朋友,也愿意把老师认作自己的支持人。
3
最近几天,夜夜梦见逝去的几位亲人:母亲、父亲、二嫂,加上眼皮总跳,心里突然很不安。连忙给我的哥哥嫂嫂们和我的姐姐联系,知道他们都安好,心里才安定。
跟孩子们品读《背影》里的父爱,其中对这个细节描写——“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个孩子说,这“轻松”不仅有父亲终于给儿子买来了橘子,尽了责任后的轻松;也有可能是父亲在那样困顿潦倒境遇下与儿子分别,故作轻松,不想让儿子担心。
我认为他说得太好了!真的能体察到父母的心。我自己就是努力要在我孩子面前故作轻松的人。女儿读大学后,每次去看她,闺女接到我就要来接我的箱包,我总是不想让她接,并且上下步行梯时,一定要努力显出脚步轻盈的样子。
那次,她带我去佛顶宫风景区,因为她的住处到景区比较远,又赶上节假日,十二站的路,都是挤站着的。一路上,女儿过一会就要问我:“妈妈,你累了吧?”她知道我是容易累的人,很不安的语气。当时我确实感觉疲倦,但是,我每次都故作轻松,轻描淡写道:“这算什么呀,不累,一点都不累!”
前半生最疼爱我支持我的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后半生我最大的支持人,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在这样的时间段,我必须保持“轻松”状态,特别是在我的孩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