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是我坚持简书日更的第61天,这是我在简书写下的第122篇文字。今天早上上班前用百词斩完成了60个单词的复习,用流利说学习力10分钟的口语,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坚持这些好的习惯,也希望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最近跑圈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北京马拉松报名抽签结果出来了。另一件是大神基普乔格的破二时间定在了12号明天下午。
据说今年有16万人报名,只有3万人最终能够站上天安门广场的起点,刨去赞助商名额、公益名额、直通名额,最终能够分配给大家进行抽签的名额非常少,因此造成了大面积的跑友没有中签,没有机会参加有“国马”之称的北马。再加上今年报名几乎不设门槛,有没有全马成绩都可以报名,造成许多没有跑过全程马拉松的小白跑者也报名参加抽签,这也大大降低了跑者的中签率,特别是一些成绩3小时的业余高手也都没有机会中签。结果出来后,哀鸿遍野,大家更是怨声载道,对北马进行口诛笔伐,许多跑团里面都炸了窝了。
马拉松其实是一门生意,不是公益比赛,举办马拉松的公司是要挣钱的,他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不然他怎么维持自身的发展,怎么将这项运动办得越来越好。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赞助商名额越来越多,而大众通过抽签中签的概率越来越低也就会成为一种常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马拉松市场,这种超级IP(上马、北马、锡马、厦马)的中签率会越来越低,赞助商名额会越来越多。
马拉松靠政府支持办赛,一直靠政府输血的历史也不会太长,也不应该长久下去。马拉松比赛毕竟不是一项公益事业,只有健康的商业化运作才能给这项运动注入足够的活力,才能够让这项运动一直健康地发展下去。这一点可以参考国外成熟的马拉松赛事,比如“六大”的举办模式,他们就有非常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既有名也有利。
从这个角度看,北京马拉松这次中签率这么低就有情可原了,他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商业模式,美中不足的是这次报名不设门槛造成大量小白跑者参与报名,极大的降低了广大经常跑马的人的中签率。全世界最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还有报名门槛呢,就是所谓的BQ(Boston Qualify),设置合理的报名门槛会大大提高比赛的完赛率,也有助于提高波士顿马拉松在全球跑者心中的神圣地位。相信明年北马能够设置门槛,放弃和“上马”竞争报名人数的短视行为。报名人数并不能反映一场马拉松的水平,实在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数字。
北京时间10月12日中午11点到下午5点之间,基普乔格将代表人类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条赛道上挑战马拉松极限时间,在1小时59分59秒内完成42.195公里的奔跑。从意大利的蒙扎到奥地利的维也纳,基普乔格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实现马拉松2小时的突破。这两场活动,无论挑战与否都已经成为经典的商业运作案例,值得分析的东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希望乔神挑战成功,期待他代表全人类完成破二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