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88
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下人际关系中的伙伴法则,也就是说:如果很多的人一起努力做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肯定会更高。但我们会经常听说“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就变成一条虫”,实际上就是人如果不善于合作的话,就很难发挥团队的力量。
比如有的人他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然后自我很膨胀,觉得自己是无可替代的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少不了的,一定要看到别人的优势和贡献才能很好的合作。如果不合作的话,真的是一个人会是一条龙吗?
跟很多人一样,我早期也是从自我阶段开始的,每天的着眼点就是自己和自己能干什么,是自己的事业以及自己的努力——实际上这太局限了,非常卖力气,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结果少的可怜。
所以任何一个人都不足以成就一个大的事情。
后来呢,通过在耶格系统学习就不再只看到自己了,我开始学习到一定要建立一个团队,这样才可能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就想和每一个人合作,但是没多长时间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天真的想法,因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都是靠自己的时间和努力去做事情,并没有去参与一个团队来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借助团队的力量来成就自己的这个理念、这个想法。
另外有一些人虽然是认可你的目标,可是你总得说服他们去好好地去做事情。也就是他想骑着车子飞驰的那种感觉但是懒得去踩脚踏板,或者说他有美好生活的梦想,但是不愿意去付出那些拥有美好生活的人所付出的努力。如果你带上这样的人呢,你的精力会被消磨掉很多。
所以说:你可以跟每个人去建立关系,但是只应该跟少数的人一起结伴同行。
那你要找到什么样的人结伴呢?
实际上跟你来往最密的人会决定你成功的大小,所以你不仅是要跟那些善良的、有需要的人一起来合作,更重要的是要跟那些有野心的、渴望取得成就的人结伴同行。
那这个阶段就从自我阶段进入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就是分享阶段,也就是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需要找到一些人去互相依赖。英国的政治家的亨利·范戴克说:人的成熟首先是能够独立,其次是认识到需要相互依赖。就像特雷莎修女说的:你能做我不能做的事情,我能做你不能做的事,我们在一起了就能够做很多的事情。
那从分享阶段进一步的提升就是意义阶段,也就说和团队一起做很多的事情能够帮助别人、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拉比·哈罗德说:生活的目标不在于赢,而在于成长和分享。当你回顾一生的所作所为时,你会从带给别人的快乐中获得更大的满足,而不是沾沾自喜于胜过和击败别人的次数。
那伙伴关系的真正本质是什么呢?
就像托马斯·杰斐逊说过:用一支蜡烛点燃另外一支蜡烛,自身的并没有损失。但是很多人不这么想,他认为跟别人分享就会失去——它跟人的心态是有关系的,有的人持有贫乏的心态,有的人持有充裕的心态;持贫乏心态的人认为“东西就这么多,你必须为自己争取”;持充裕心态的人认为“东西很多,足够每个人索取,如果你有一个好想法你就跟别人分享,你还可以再想出新的来”。
如果你跟别人结伴,大度地给予,你总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获取更多的。
作家马克·吐温说:“让自己开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让大家都开心。”他本能地知道:当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至少你还享受到帮助别人的满足感。而更常见的是什么呢?当你帮助了别人,他们更愿意回过头来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