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件产品需要许多成本,其中之一就是时间
↓
A国生产的一切产品都优于B国,但如果要获得最高利润,A国就必须集中精力生产最擅长的产品以节省时间
↓
这样B国就有机会生产A国相对不擅长的产品(即使该产品仍优于B国)
↓
两国都能通过比较优势获得好处,它们的时间和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
生产出来的产品总量变多,消费者就能获得更低的价格
↓
贸易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18世纪大卫•李嘉图拓展了亚当斯密的思想,认为当一个国家在两个产品上都拥有优势时,专门生产自己更擅长的某一产品并进行贸易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举例,当工人A比工人B更擅长生产帽子和鞋子时,工人A将如何分配时间呢?是两种产品一起生产,还是专注于生产一种产品,然后与工人B进行贸易呢?
例如工人A生产帽子的效率比工人B高20%,生产鞋子的效率比工人B高50%,那么工人A应该专心生产鞋子,并通过贸易从工人B处获得帽子,这样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虽然工人B生产什么都比不上工人A,但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工人B仍旧获得了生产帽子的机会,并用帽子交换工人A的鞋子。最终两者都将获益。
比较优势的背后逻辑是产品的相对成本,即生产该产品所花费的时间和浪费的机会成本。比较优势解决了亚当斯密强调的一个悖论,即尽管一个国家不擅长生产某种产品,但它仍旧可以生产该产品并通过出口获利。
比较优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典型的如iphone。美国只专注于研发,设计,物流,定价。而将配件生产,装配等低端工序外包全世界。
以美国的工人素质和自动化程度,配件生产和装配的质量是不会低于任何国家的。但正因为有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富士康才能拿到装配iPhone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