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应该就是猫叔了。2016年底我关注了他,在这之后,关注又取关了不少公众号,但“剽悍一只猫”是唯一一个一直居于列表顶端的公众号。
猫叔曾说过,读书、写作、演讲、理财,是现代人必备的基础技能,跟着猫叔的推荐,我已经一只脚进入了理财的大门。但是对于之前有着“写作恐惧症”的我,一直没有着手开始写作和演讲。
上大学的时候,因为资金问题,错过了猫群,小灶群。工作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前几期行动营。终于,我抓住了2017年的小尾巴,赶上了行动营的末班车。
其实写简历的时候我的内心是紧张的,我怕我自己不够资格,被行动营拒之门外;我怕我的“写作恐惧症”犯了,完不成任务;我怕我自己写的不够好,不好意思拿出手。
还好,这些都没有发生。
我不仅进入了行动营,坚持下来了,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养成了几个我原来一直都想但是坚持不下去的习惯。
加入行动营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在22天的时间里,我会坚持早起22天,坚持晨读并输出22天,坚持听课并写感悟17节,坚持读5本书并写读书笔记。
加入行动营之后,我第一次收获了“女神”这个称号。
之前的我并没有自信,虽然不至于自卑,但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长得不好看,唱歌也一般,跟“女神”完全搭不上边。没想到,在破冰晚会上,大家那么热情,收到了无数的赞美和鲜花。那个晚上,我感觉到了一种叫自信的东西。
加入行动营之后,我第一次真正切身体会到,比我优秀的人比我更加努力。
群里有拥有自己线上课程的大咖,有每天坚持4.5点起的宝妈,有练出马甲线的女神。他们也在这里,为了寻找更优秀的自己而继续奔跑。每天挤时间打卡,听课,写感悟。想要分享更多线上课程,想要更早一点起床,想要练出更有型的身材。比我优秀的人都这么努力,我们有什么借口倦怠呢?
加入行动营之后,我第一次当家,准备活动。
第一次当家,是紧张的。当家的前一天晚上,跟我的二当家,班长,还有连长就第二天的活动讨论了很久,最终才敲定下来。感觉很充实很有意义。虽然第二天表白卡片的活动参与度不高,但是从连长那里我知道了:做运营要尽力缩减成本,把任务分散到个人,并且任务最好简单易行,这样才能够提升参与度,同时也能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
加入行动营之后,我第一次高频率输出,学会复盘。
之前的自己虽然也听课,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听完之后输出,也从来没有想过复盘。不是自己不知道,其实就是懒。22天里面听了17节大咖分享,并坚持听完每节课都输出。同时也学会了自己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复盘自己学到的东西,才能加深印象,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加入行动营之后,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也能拿提名。
这22天里,我拿到了3次提名。没有拿到最佳还有一些小遗憾,不过我知道,虽然我有了进步,但是进步还不足以让自己超越其他人,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加倍努力才可以。现在再回过头去看自己刚入营时候写的文章,会发现,原来那时候的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是那么生硬。
加入行动营之后,我第一次知道,运营的魔力。
原来的我以为,公众号就只能通过朋友圈来获取关注,如果写不出什么爆款文章,朋友圈认可自己的人也不多,那么写公众号就没办法能够火起来。现在我知道了,网络上有那么多优质的平台,只要你学会运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经历了这么多第一次,我觉得我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我不再是原来只会待在舒适区的那个我了,每天浑浑噩噩,工作做与不做工资照拿,做的好与不好也无非就是表扬与批评的差别。
现在的我,通过行动营养成了每日输出的习惯,每天早上起床不看点什么,写点什么就不习惯。现在的我,迈出了第一步,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把它当做自己的打卡地,每天坚持日更。现在的我,拿到领导交代的任务不在得过且过,而是会想着要怎么做才能做到最好,让领导满意。
昨天,领导又交了任务,要写一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要是原来的我,必然会到网上随便找一篇,应付了事。因为领导并不会认真去检查这份教案的来源,听课的战士更不会听的出来你份教案究竟是抄的还是自己写的。
现在的我已经战胜了“写作恐惧症”,在经过思考之后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写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教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相信,这份教案的效果一定比在网上随便找的教案效果好的多。
如果在讲的时候能结合《主宰演讲台》里的小技巧,那么这次的授课,一定能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虽然我在人生的阶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是还有很长的阶梯需要我去攀登。所以,2018年,我要在读书营种寻找自己更加优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