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五年级学生自选的第一本科学家自传。怎样引导学生读自传,会思考,有获得?
整本书阅读完,将学生的问题归并,进行阅读交流会:
1.在居里夫人的青少年时代,有哪些因素或事件,对她今后的科学研究影响巨大?
2.居里夫妇是怎样发现镭的?他们身上使你最感动的品质是什么?
3.你从阅读这本自传中,获得什么启示?
问题1的阅读引导目的是:对书的第一部分内容,能够梳理。
我的阅读梳理示例:
正如居里夫人在书中写到:“无疑,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主要的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响和支配着他,使其生活沿着一条主线往前走。”从1897年始,居里夫人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就从未中断过。走近居里夫人的青少年时代,从书中探寻是什么奠定了她的理想?
首先是家庭的影响,居里夫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启蒙早,获得了很好的教育。她的祖父领导着一所省立中学,应该是校长;闲暇时还干一些农活,可见一家人朴实、亲近自然沿袭了祖父的因子。父亲勤奋好学,就读于俄国的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在华沙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担任物理和数学教师。她的妈妈是华沙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为人高尚,温柔敦厚,心慈面善,而且知识渊博,心胸坦荡,严于律己,她在家中很有威望,大家都信服她。她从来都是求同存异,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父母对从事的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对孩子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居里夫人五姊妹,很小就开始学习了,父母对孩子们的学习十分关心,并懂得如何指导。
其次是爱国主义的情愫决定了她的大格局:当时的华沙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这种统治最残酷的一个方面是对学校和学生的严格控制和迫害,用俄语教学,一味压制波兰人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玛丽居里愉快的是父亲非常喜欢文学,每个周末晚间,他给孩子们朗诵波兰的著名诗歌和散文,爱国主义情愫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玛丽居里少年时就喜欢诗歌,能背诵波兰伟大诗人们的大段诗篇,会法语、德语和俄语、英语。成绩优异,但凡动脑子的课程都能得心应手。读书用功。
17岁,玛丽居里找了一份在农场主家当家庭教师的工作,这段时间的生活,她渐渐懂得了种植技术,还摸透了马匹的脾性。教课之余,给村里的孩子用波兰语课本教他们读书写字。这种义务教学,家长非常感谢,但政府禁止,一旦被发现,很有可能被捕入狱或流放西伯利亚。晚上,用来自学,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数学和物理,虽困难重重,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年半后玛丽居里回到华沙,谋了一份工作,欣喜能到实验室做实验,决定自己更适合搞物理和化学,加入了华沙的一个由热心教育事业并具有共同的学习愿望的年轻人组织的学习团体,这个团体要求成员应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己任,晚间向群众传授知识,没人讲解自己所精通的内容。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不具备良好的素质,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美好的社会的。为此目的,人要完善自己,分担社会责任,尽其全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有效地帮助别人。”
这些经历,坚定了居里夫人今后学习、深造的决心。
再次她目标明确,行动坚决,四年艰难的求学经历,却自得其乐。玛丽居里租了一个很小的房间,除了不可少的家具,可谓家徒四壁,艰难地度过了四年的学生生活。她没有任何纷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日常生活相当艰难:住在顶层阁楼,冬天非常冷,取暖炉又小,屋子怎么烧不暖和,还经常缺煤,屋子脸盆中的水夜晚常常结冰。为了睡得暖和一些,把所有衣服压在被子上。为省钱省时间,常常一点点面包加一杯巧克力,加几个鸡蛋和一个水果充饥。自己处理家务,煤也是自己弄上七楼。
她自得其乐:每天都心情愉快地埋头于学习之中,充分体会了自由与独立精神弥足珍贵。白天的时间用于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晚上则一个人躲在阁楼陋室中刻苦学习,常常学到深夜尚不停手。
回忆这段时光,她深情地说,这是一生最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刻,孤身奋斗,没日没夜地全身心地埋头钻研,终于达到有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