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看到第12页关于放纵与冷淡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觉得很有道理,便拍照发他。下午黄昏时还与他讨论了孩子教育的话题。据我的推测呢,他也许对亮亮的教育像对待一个长大的男子汉一样,他对亮亮的要求一定也不少,比如可能要求他无条件懂得尊重奶奶不与她争吵,要求他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求他理解父亲不得不外出谋生的无奈。。。可是,他终归只是个6岁的孩子,他的认知和判断力都远不如成人,成年人又有几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况一个小小的人儿?
一个6岁的男孩,他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在乎的是什么呢?一个奶奶一定是不够的,3岁前也许还可以糊弄过去。但是,6岁一定不能够,他多么渴望父亲的陪伴,他又多么渴望母亲的呵护,他应该生活在充满欢笑的家庭中,尽享父母宠爱的欢乐时光。可是这些他都没有,他孤独,又没有倾诉的对象,寂寞沙洲冷,直达心里。
他的言语中透出,期待亮亮的自然属性在未来发挥作用,他所说的自然属性是指,一个人天生的悟性和聪颖吗?他的名非常名,不能全然理解。还是寄希望于他长大后通过学习以改变儿童时期形成的错误观念?当然,也许亮亮可以顺利的渡过他的童年,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他也有可能会成为父母婚姻关系的受害者。
他小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父母冷淡的对待吗?他说:"小时候因为调皮,总挨揍,父母都是双职工,没时间管他,遇到问题,揍是最奏效最简单的方式。"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独生子,尤其是生在北方的,不都应该很被宠爱吗?诚然,他现在不是照样成人,照样优秀吗?我猜他是一个懂事挺早的孩子,小时候也很愿意努力学习,要不怎么英语那么好?工作后仍然十年如一日学习,这所有的努力方成就了现在的他。事实是,不是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像他一样。很多童年受过伤的孩子,长大后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婚姻,事业,人际交往都可能。
如果我是他,我是更愿意给与亮亮更多的爱,以弥补母爱的缺失,要让他觉得不管发生什么,永远有一个人站在他的身后,值得他信赖和依靠。
然而他也说对了,如果非要在冷淡与放纵选一,宁愿冷淡吧。但是他仍然可以选择成为亮亮最值得信任的父亲,选择陪伴他成长。
我感到他内心种着矛盾,一方面想父子团聚,二方面又担心亮亮的离开会令母亲没了依靠,三方面也许还担心孩子在身边可能会影响他与女性朋友的交往吧?这所有的矛盾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是清楚的知道该如何选择的,而当局者往往就迷失了。亮亮与他的亲子关系自然是大于他对母亲的孝顺,经营好亲子关系同时尽到孝心,如果因为不忍心母亲从而顺从母亲让亮亮的童年缺失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反倒置母亲于不仁了。三方面就更简单了,既是事实,还不如就呈现出来,母亲总有老去的一天,亮亮迟早要与他一起生活,还不如早点磨合,把所有的困难都提前经历,一来避免伤了没有真正做好准备的女人,事实上绝大多数人还是现实的,要叫她们早点看到现实。不能者自止,能者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大家风险都小,也都好。
我也相信他总会遇到一个有眼界,智慧又善良的女人,爱他的并他也爱的,会待他好的,大自然并不总残忍,它会配好的,对此我深信不疑。
最后,希望他不再矛盾,尽量周全。将家经营得棒棒的,令亮亮和母亲还有自己都满意吧!
徐永萍
2018/11/14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