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作的很纠结。主要有2点:
1 不知道写啥,写啥都提不起兴趣。
2 提前要写的列个清单,但是到写时又不想写。
该怎么办?
先说下第1点。按理说我应该,不仅知道写啥,而且可写的很多才对。因为明明已经积累了很多素材,但貌似优势却变成了劣势,更不知道写啥了。
所以自己在“一问”app,“石墨文档”app,“幕布”app,“讯飞语记”app,“印象笔记”app等笔记软件记录了成千上百条的记录,都记录的是什么呢?
基于此,要不要把写过的文字,进行分析一番,然后整个定义之库?目标是想能识别出来自己写的是啥?感想?分类?适用场景?
尤其是“一问”app中的这些数据,完全是自己主动写,几乎0摘抄,一直有种宝藏不可支配的感觉。
那怎么解决呢?
我的想法是:继续保持日更,写不出来,那就定时写,有时间限制的写。一个是量变才会突破质变,之所以自己觉得比较艰难,还是没有达到量。《大脑整理术》提出了大脑可塑性的观点,并且给出了FEED方法,聚精会神(Focus)、努力练习(Effort)、轻松自如(Effortlessness)和坚持不懈(Determination),当前之所以会觉得难是因为还没有完成一个流程,才刚走到“努力练习(Effort)”的程度,起码再进一步达到“轻松自如”程度,才会拔高一个层次,知道自己写什么,而且擅长写什么吧。
所以当下的行动方案是:继续保持日更,步子不要迈太大,不然容易闪着腰。
说完第1点,接着说下第2点。
对于第2点,其实是2个问题,一个是列清单,另一个是写作动力。
先说列清单问题,为了尽可能简化,只把握一条原则,就是“跟个人成长有关”即可。不要随意写,容易把自己写散,最终不了了之的放弃;也不要太聚焦,因为会让自己陷入完美主义,迟迟没有开始。
再说写作动力,其实动力这个事物,之前在《微习惯》这本书中了解过它,相当不靠谱的。因为它的原理基石是情绪,情绪本来就是不稳定的。
那怎么办呢?靠意志力呗!意志力基于理性,相对靠谱。但意志力每天都有额度,需要省着点用。为了保证写作这件事日积跬步,该怎么做呢?有两个。一是限制字数,比如每天写50个字就好。一天就写这么多字,多了随意,少了不行。二是限制时间,比如每天阅读2页书。一天就看2页,还是多了随意,少了不行。
没动力,没兴趣这事儿,需要意志力去解决,强迫自己消耗少量意志力,把任务拆解成几乎失败的小动作,长此以往,这一系列相关的小动作就会促成整个活动。比如每天看一页纸,一年就会至少看完一本书,相比几年都不怎么看完一本完整的书来说,真是大有裨益。
其实烦躁不安的事儿有很多,这里我只写了“写作”这件事儿。解决了2个问题,解决方法的核心概括来讲就两点:一是坚持,二是拆解。坚持到量变才能促成质变,拆解任务到相关且不可失败的小任务就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去做。
烦躁不安的时候,到底该如何聊以慰藉呢?我的方法是:写下来,然后解决掉。或许惆怅颓废逃避是种最简单的方法,但却治标不治本,无法根除。
我想,人生来就是解决问题的吧,而解决问题就好比一枚硬币的正面,而反面就是“情绪”。
反面情绪制造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正面效果。周而复始,相生相克。
我想,我们在懂得接受这种规律的同时,也许就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