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为什么需要对话?
——渴望联结
“一种广泛的相似性,连接着一切……”
——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不美、不信、不辩、不善、不搏、不知、不积、不害、不争。是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更是一种快乐和幸福的象征。
我喜欢看电影,也喜欢影评。电影小说与戏剧一样都像来自生存的方式以及看世界的方法。当我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与他人的联结——也许这是个幻想,但那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即使我不喜欢电影中的角色,但我进入了他们的生活,这和我想象的方式一样。当我透过房产中介的窗子往里看,是我会想住在那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当我读影评的时候,我也敢到了年纪,因为我接触到了,他人对该部电影的感受,以及他们的观点,我热衷于读硬屏,尤其是在看过电影之后,因为那时我可以立刻就探索的双方的联结。
当我完全沉迷于一部电影的时候,廉洁的感觉更为深刻了,他甚至通过了共鸣本身:那时我还会仔细思考我是谁?
如果舞台上、影评中或者小说中的生活经历真正的吸引了我们,并激发了我们的想象,那么我们会不就自主地联想,我们自己想象着我们在那种情况下会如何做宾语,其中的英雄和坏人进行比较。因感动而发酵或流泪,是我们投入其中的明显标志,有时这也是一个自我认同的表现:感动自己,到了为自己而笑,或哭。
渴望联结和参与是我们最为深刻的期许之一。但是与什么联结呢?与谁联结呢?这是连接欲望的三种类型,对不同的人和在不同的时间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渴望与自己联结———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看望与他人联结——以便沟通
渴望与自然界相联结——以便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