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淘宝,每天都是枯燥无味的生活,如果是你,能坚持多久呢?
如果讲到枯燥无味,没有哪种工作不是枯燥无味的,你不喜欢的枯燥无味,你喜欢的也能够做到枯燥无味,介于其间,还有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它们更多且不胜数。
工作一词,我们汉语来说,最早就是指“工程”。后来有了“制作”的含义,再后来,具体到“操作、办事”;后来,有了“善于效力劳作”的意思;再往后,有了“业务,任务”的含义,最终上升为“职业”,又分散为“从事各种手艺的人”。
和我推测的一样,工作最早就是名词,从大范围的工程到具体细碎的工种,后来引申出动词,再指人的职业,以致工作的人。
即使再枯燥无味的人,也会觉得工作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儿,加上好多人工作的不得不做,就像穿了一件一辈子脱不了的衣服,脱了则冷,穿着又别扭。
就工作来说,好多人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但是,生活中的事儿就是如此,比如吃饭就是吃饭,没人吃饭时想着吃了后营养的事儿,吃饭后健康的事儿,甚至吃饭与继续生存的关系。(wm197049)
那么,如何看待工作呢?
老板类的人,喜欢这样揉捏工作,要么是情怀,要么是理想。归根结底,这只是老板的事儿。没有几个老板能把自己的情怀和理想真正植入员工的大脑,反倒是,越是大级别的老板,越容易拿命令或者规范勒令员工。
那么,更体现了工作可憎的一面。
老板心里有创意,这是工作最耀眼的部分,这部分普通员工是远远惠不可及的。工作最有意思的是创意,创造一个新东西,加上投资的压力和刺激,这也是普通员工身不能及的。
所以,不懂员工处境和思路的老板,是用工作打造了一副刑具。
工作为了生存,为了钱,为了家庭,为了自己不百无聊赖。所以,人们会憎恨工作,所以,员工看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所得。这就是很矛盾又极其司空见惯的事儿,想要鸡生的卵,却不想喂鸡。员工心理是,公司是老板的舞台,自己不过是个演员,表演——换薪资;否则,换舞台。
老板换不了舞台,舞台是他的衣服,合适不合适,他得撑着。喜欢不喜欢,最起码老板曾经有搭这个舞台得到利益的企图。
如果说工作是工程,那是画出宏伟蓝图的人的趣味所在。具体到员工,成了操劳或者操作,那是老板布置的任务或者业务。善于效力劳作的人,工作成了他的职业,不善于效力劳作的人,工作成了他换钱的工具。有自己的事业,人就成了“从事各种手艺的人”。
聪明的你看到这里,已经知道了结果。枯燥无味是情感,而金钱的赔付真没法弥补情感,最赔本的买卖就是,你拿自己的黄金时间换取了不等值的钱,过程就是工作。
如果,把你关了禁闭,徒有一人,体温四壁……所以,最大的惩罚不是掠夺生命,而是叫你枯燥无味。但是,再有趣宏达有意义的工程,细分到最后,都是枯燥无味的,这样才有效率。
换句话说工作本身就是剥夺时间——也就是生命的一种最常见方式。工作的人,没有多少是快乐的。
总而言之,一份越做越快乐的事儿成为工作,是普通人梦寐以求的。
几乎每个人都有爱好和兴趣,当然抛却那些大脑没有这个概念的人(这种人存在,令我汗颜,却是事实。),再抛却通达到知道人生就是一场虚妄的人(他们做啥都能够看到实质,于是也就做与不做一个样儿,做好做坏一个样儿,这个意义上来说,看透当然包括看透责任。)。
如果我们把兴趣爱好当成工作呢?喜欢小动物的叫他去动物园上班,整天和小动物打交道。喜欢旅行的人,叫他从事旅游的职业,喜欢钓鱼的,就叫他整日钓鱼为业……
不必太多例子,你也想到了,时间一长,好多人愿意换掉这种工作,改掉这种爱好。
原因是没有认清楚自己,没有考虑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就像治疗胃病的药,你超量大把大把地吃,也照样会得胃病!!!
是方法和角度出了问题,并不是工作出了问题。如果单单把工作当成赚钱的工具,那么,大多人都会有少劳多得或者不劳而获的嫌疑。再有趣的工作,总有人会觉得枯燥无味呢。人们只考虑少做多得,室内舒适,坐享其成。
痛苦的根源来自工作的人注意的焦点是最后工作所得,而不是工作本身。绝大多数工作之所以存在,它们本身涵盖了自己的意义,只有少数人才会懂得,所以他们总嫌工作少,任务轻,休闲的时间长。
任何一份工作,如果积年累月做下去,看着它渐渐发生变化,或者越来越完美,这种成就感是无言描述的。如果你羡慕休闲,那么叫你不必工作,衣食住行条件都有,很多人从此变得百无聊赖起来。如果你百无聊赖时候,最终热衷于某一件事情,那么,就尽量找一份这样的工作吧。
大多人活着真的不知道如何消磨时光,本身我们的一生是无用的。我们就为了一些意义,做了工作的游戏。工作成了生命的修行。
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工作也好,爱好也好,甚至家庭妇女倍感枯燥无味的家务也好,都是一种修行。叫我们有所作用,才显出我们活着,我们需要活着的感觉。而大多工作的意义只有复杂的劳动分工协作才能够显现出来,我们的工作又有了工友间发生联系的趣味。
如果你喜欢人,与人交往,大部分工作可以满足你;如果你喜欢各种设备,或者小型工具,也相应有这样的工厂。
现实当中,好多人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讲,是无觉醒意识参与的。他们只认可,自己的时间就值自己得到的薪资。是天长日久的单一工作使他们渐渐脱离大社会,工作间成了他们的窠臼,憎恨也好,喜欢也好,这窠臼成了唯一认可他们的地方,于是,产生了感情,于是,工作的场所成了他们时光流逝的见证。
别人会误以为他们喜欢上了工作,而不知道人们对仇恨又离不开的东西,情感最深厚。
比如,那些退休的人群所表现的失落就是明证。工作是证明他们价值的体现。
工作就是修行,工资权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