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

早晨起来,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心里自然就想,还是晚一会儿出去吧,不是有专家说有雾不适合运动吗?

出门运动,走出单元门,凉气迎面扑来,透过单衣刺激着皮肤,特别是膝盖处,冰冰凉凉,感觉真的与昨日不同。

打开手机看了一眼屏幕,现在高科技真是无孔不入,屏幕上赫然写着今日寒露。

抬头向路旁的一片田野望去,有两位老人正在地里撒小麦种子。真应了那句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路旁有一棵小臂粗的柿子树,树梢上挂着几个黄色的小柿子,应该是农人在摘柿子的时候遗落的树梢上的果子。想起一句——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节气规律,是大道真理,不得不令人叹服。

以前很少关注节气,但是有关节气养生的一些谚语却时时响在心头。

突然就想到,寒露时节,给孩子们发个信息吧,天气有点凉,起床要加衣。

才想起来,最近几天身体总是不适,舌头疼,牙龈发炎,导致晚上也睡不好觉。原来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自己没有注意,深秋时节,要根据天气情况,调养身体。

最近半个多月,女儿的身体也是出现了一些症状,手上脱皮,头皮屑增多,排泄不好。我自认为是上火。

真是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四季变化会影响身体状态,也从来没有提醒过孩子换季要注意饮食保暖等,只知道让孩子多穿几件衣服。

以前,每到春秋换季,身体总会有一些症状,但从来没有把这些症状跟季节轮换联系起来,现在才懂得,四时变化,气候冷暖,对整个身体五脏六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寒露时节话养生。

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引起皮肤干裂,咽喉肿痛。又想到学校里许多孩子嘴唇干裂,这是季节问题。

从来没有重视过天气干燥这个问题,现在才知道,预防秋燥也是必要的。

预防秋燥正确的方法,室内放加湿器,或者在室内放一盆水。皮肤可以用护肤霜。

特别注意:口唇干裂千万不要使用甘油,也不要频繁舔口唇,越舔越干,应该多喝水,湿润局部皮肤,保持皮肤湿润。

另外,秋季是运动的大好时机,可以户外慢跑快走,适当的到户外适应变冷的空气,这样能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预防秋老虎反扑。

预防感冒,你改变不了外面环境变冷的现状,只能改变自身,提升自身的抵抗能力。

饮食方面,不要吃火锅等一些辛辣味道较重的食物,多吃芝麻蜂蜜,多喝梨茶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寒露过后的小计划:

以前认为,二十四节气只是农耕方面的一些提醒,现在明白了,每一个节气都是古人们经过上千年的验证而得出的富有深刻意义的智慧结晶。

寒露节气既然有这么多的讲究,寒露过后,为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小调理也是有必要的。

今天就行动,买一些红枣、桂圆、糯米、核桃、薏米、莲子、南瓜、小米。晚上就安排上,熬红枣南瓜米粥,

一定要多喝粥,粥最适合寒露时节食用,对身体有滋补作用。对于不爱喝粥的孩子,可以适量的加一些糖。

寒露过后,气候温差大,一定要注意保暖。春捂秋冻,是说在秋季换衣服别换得太快,慢慢适应越来越冷的气温,以提升抗病能力。

感冒病毒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致病力最强。

气温变化会影响体质较弱的老年人的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的复发。所以,今天晚上,陪父亲说会话,提醒他注意身体。

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意思就是,白露过后,穿衣服不要露胳膊露腿,要穿长衣长袖。

还有一说,寒从脚底生,脚如果不暖,身上穿多少都不会暖,因为脚离心脏最远,所以要注意保护脚。

寒露养生也要注意误区,不要盲目进补。

不要过度饮水,加重肾脏负担,引发水肿。

每天保持1500~2000毫升左右就行了,多吃梨、葡萄、黄瓜、苹果补充身体水分。

不要盲目秋冻。寒露过后,万物都会随着气温逐渐衰退,所以人体也要学会内收,防寒保暖是很有必要的。

寒露过后不要再吃冰冷食物,忌吃生姜。

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寒露忌五久,活到九十九。五久即指久坐不动,久视伤眼,久卧伤气,久思伤神,久食寒凉。

身为一个妈妈,自己对健康的重视,在言谈举止之中会表现出来,多做对健康有益的事儿,无形中会影响到孩子对健康的认知。

给家人多多传递健康的理念,这是很有必要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