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集评注本》,正文35~47页。内容:《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育才学校创办旨趣》。
“我们的孩子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去。”这句话看着很简单,仿佛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那样自然。然而,我却透过这句话看到了陶老办学的宗旨。那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大众人才。
既然是大众,又怎么会是人才呢?其实我觉得大众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人才是这个人的社会能力。简而言之,陶老要培养出来的是有能力的社会人。当然,这些人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甚至推动社会发展,是依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定的。
“小集体要成为大集体的单位才不孤立。”学校办得好坏自然要看社会上的口碑如何,口碑好自然是社会需要。所以就学校而言,一些事情无论如何是马虎不得的。
一、办学宗旨
一所学校要想办好,就像盖房子一样,要先在纸上拉出来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就是办学宗旨。宗旨就是主要思想或意图,办学之前或接手一个新学校,首先要想清楚我们因何建校,以何立足。下面是一些学校的办学宗旨:
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培养技长,全面发展。
让每个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培养完整儿童,奠基人生基础。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
这些办学宗旨使人一眼就能看出,学校教育的侧重点,孩子将来走出校门时的素质或精神面貌。同时,更是老师们日积月累,不停奔忙的目的所在。它如同灯塔一般为学校的工作指明方向,同时也可以避免无用、无序、无法、无效的工作。这是由学校上层建构的,当然也要争取部分老师的意见。
二、具体措施。
有了清晰的框架,就要思考如何往框架里固定钢筋,浇铸水泥。这个过程是一个烧脑又费时、费事的过程。
从计划初稿到不断讨论、改进,到由谁实施、如何实施,再到发现问题,调整方案,以及确定方案全面实施都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矛盾、冲突、磨合、共识,哪一步都非常艰难。在这其中,有一个有效的催化剂可供领导参考,那就是:调动积极性。 学校要想富有活力,就一定要有一群富有活力的老师。领导能够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老师就能调动学生、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这样学校工作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一旦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那学校的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三、持之以恒。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任何工作,不坚持不能显效果,何况教育更是个急不得的过程。 很多时候,学校是无奈的。这一届上级重视成绩,那一届上级重视校园文化;这一届上级重视教研,那一届上级重视安全。学校只有在摇摆不定的风向中摇摆不定地生存着。为了不挨批评,为了不拖后腿,都在全力以赴地做上级布置的任务。应接不暇,头昏眼花。
宗旨?忘了!
措施?没了!
特色?丢了
马云说:“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很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只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坚持,“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魄力,才能熬过磨砺,形成特色。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与社会如何接轨的地方。脱离了大集体的小单位注定走不长远;只跟大集体步伐不看小单位发展,注定没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