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妈妈公司有事,不能回来做晚饭了,我在餐桌上放了20块钱,你饿了就自己出去吃点东西。”
“哦……好的。”电话那头传来了妈妈急促的声音,还没等说完话,妈妈就匆忙地挂了电话,“好的”两个字,湮没在了电话的忙音里。
欣欣放下手机,空荡荡的屋子里很是安静,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得十分真切。从书包里拿出作业,却没有做作业的心思。
妈妈明明说好了要给自己做好吃的,可现在连个人都看不到……想着想着,豆大的两颗泪珠便顺着两颊落了下来。
欣欣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便离婚了。她原本跟着妈妈一起在老家生活。后来,为了供她读书,妈妈不得不到外地打工,留下她一个人和姥姥一起。
记得妈妈刚走的那段时间,她总是很难过,看见同学的妈妈就忍不住想哭,每天在睡梦中叫着“妈妈”醒来。
那个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不是为了过年有好吃,有压岁钱,有新衣服,而是因为欣欣知道,一到过年,妈妈就要回来了。然后,临近过年的那段时间,家门口的那颗枇杷树下,便多了一个翘首眺望的身影,巴巴地看着远处的那座桥,期待着记忆中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腊月的风,总是无情的,丝毫没有怜悯的意思,一刀又一刀地割着她稚嫩的脸蛋。
后来,妈妈在城里有了稳定的工作,便把她接到了身边。妈妈工作很忙,总是早出晚归,很少能说上话。欣欣也很懂事,和姥姥一起生活的那几年,早已学会了洗衣做饭,几乎不用妈妈操心。
记得刚来城里的时候,班上的同学总爱捉弄她,笑话她这个乡下来的孩子无知、土气。欣欣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和同学们打了起来。老师叫来家长,见到妈妈的那一刻,欣欣本想跑到妈妈的怀里哭诉,可妈妈却不问缘由,冲着他一顿呵斥,逼着她跟老师同学道歉。
为了养成孩子从小读书的好习惯,学校举办了一个亲子阅读打卡活动,让家长每天睡前陪孩子一起阅读半小时,在班级群里分享阅读的心得和照片。
妈妈为了工作,经常很晚才回家,欣欣就坐在客厅里等妈妈。好不容易把妈妈等回来了,可妈妈还要工作,拿着书,摆个pose,拍了照就开始忙工作了,有时甚至连照都懒得拍。为了这,欣欣没少被老师批评。欣欣心里委屈,可她知道,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她。
“我的愿望是长大后做一名警察,把坏人们都抓起来,这样他们就不能欺负别人了。”写完这句话,今天的家庭作业就做完了,欣欣把所有的作业和课本收拾好,放进书包。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色的小本子,用铅笔写道:“我的愿望——我希望妈妈工作不要那么忙,每天晚上能给我检查作业,陪我读书……”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是对于孩子,陪伴难道不是最好的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