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中午,西安事变84周年之际,我经过西安市建国路的时候,专门参观了这里的张学良公馆。走进小楼内,漫步纪念馆,瞻仰西安事变旧址,缅怀“少帅”的传奇人生——
张学良公馆原本为金家巷5号院,由西北通济信托投资公司于1934年至1935年修建。1935年9月,张学良从武昌抵达西安以后,先暂住在西安新城,后来租住到了这里。
整个公馆坐南朝北,建筑东西向一字排列,主体由三座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组成。从东向西,依次编号为A楼、B楼和C楼。1982年2月23日,作为“西安事变”的一部分,这里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楼:东北军驻外地官员来西安的住所
这里位于院子的最东端,也被称为“东楼”,与“西楼”相对称。此楼外观为欧式风格,平面布局为“十”字形,前方凸出,共有三层。目前,一层为临时展厅,正在举行以“历史在这里转折”为主题的西安事变旧址图片展;二层至三层复原了“西安事变”时的房间场景。
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张学良打电报通知陕北,邀请中共代表团来西安参与会谈。12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博古)和叶剑英率领代表团,从延安飞抵西安,先后住进了东楼。
当天下午,在东楼三层的客厅里,张学良设宴欢迎中共代表团。随后,在旁边的小客厅内,张学良和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后的局势进行长谈。当晚12点,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报告了与张学良会谈的情况。
周恩来住室
客厅
B楼:张学良副官长和秘书的住所
这里位于院子的正中间,也被称为“中楼”。此楼的外观为“中西合璧”的风格,欧式特征的墙面,中国古典的屋顶,相互融合,端庄大气。目前,一层为临时展厅,正在举行以“传承红色文化 讲好革命故事”为主题的西安事变剪纸艺术展;二层至三层为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安,辽宁海城人,父亲张作霖为奉系军阀的首领。他在主政东北期间,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倡导国家统一,实现东北易帜;反对国家分裂,调停中原大战。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张学良出于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大义,跟杨虎城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94年,张学良定居美国夏威夷,经常坐着轮椅到大海边,翘首云天,遥望祖国。2007年7月,张学良的亲人将他晚年坐过的轮椅捐赠给西安事变纪念馆。如今,在三层的展厅中,陈列着轮椅的复制品。
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
张学良晚年生活
C楼:张学良办公室和住所
这里位于院子的最西端,也被称为“西楼”,与“东楼”相对称,两者外观基本一样。目前,一层没有对外开放;在二层的房间内,复原了“西安事变”时的场景;在三层的房间内,按照1935年10月至1937年3月的情况,复原了张学良、赵一获和儿子张闾琳曾经的生活起居室。
西楼二层的会客厅,为张学良接待客人和举行会议的重要场所。1936年12月11日深夜,张学良在此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召开紧急会议,计划凌晨对蒋介石进行兵谏,并且进行了具体的军事部署。
1936年12月22日,宋子文和宋美龄飞抵西安。12月23日,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和宋子文进行第一次谈判;第二天,再同宋子文和宋美龄进行第二次谈判。两次谈判的地点都在西楼二层的会客厅内,迫使蒋介石同意接受停止“剿共”和联共抗日等六项协议。
会客厅
起居室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东北军于1937年3月陆续撤离陕西,张学良公馆退还西北通济信托投资公司。抗日战争时期,西楼先后租赁给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和傅作义部驻西安办事处。中楼和东楼先后租赁给福记和合面粉公司、泰记和合面粉公司。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先后被中共中央西北局行政处和中共陕西省委干部招待所使用。198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50周年之际,张学良公馆被改造为西安事变纪念馆。在北侧的两排平房内,举办以“历史的转折”为主题的西安事变史实展,通过大量文字、图片、模型和实物讲述“西安事变”的经过和意义。
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
西安事变史实陈列
发动兵谏 逼蒋抗日
张学良在西安乘坐的汽车
蒋介石西安蒙难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