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患病不可逆且发病隐匿、病程长是其最可怕的特性,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会逐渐出现记忆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性格改变、判断力与警觉性降低,直至生活无法自理等症状。但医学研究表明:老了,并不一定会痴呆,经过早期科普、筛查、预防,可以有效减少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人数。
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症患病人数庞大,形势不容乐观。作为首批国家级医疗护理员培训项目试点工作站,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于2021年成立“爱心黄手环,医心永相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致力于面向社区、养老机构等场所开展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科普宣传活动。
7月14日,常态化训练组来到蜀山养老院,内容涉及对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进行手指操锻炼,中度认知障碍老人进行手部按摩操锻炼,重度认知障碍老人进行音乐疗法,刺激大脑的活跃性。同时,各组员对对接老人进行建档,以便后期随访。
7月的夏季,湛蓝的天空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每每醒来,一睁眼便是万里晴空。志愿者心中的热情,没有因烈火的炙烤而减退半分,反而伴随着盛夏的气息,显得更加高涨。
刚来到蜀山养护院的时候,我们惊叹于这里环境的清幽,不似城市的繁华喧闹,也不似乡村那般与城市脱轨,而恰恰介于两者之间,拥有先进的养老设备,环境优美,又远离城市的喧闹,是极其适合养老的好地方,这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友善,给我们妥善安排了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也积极帮助我们,配合我们的活动。
一开始,团队活动开展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老人们不配合等。但随着团队成员积极与老人们互动,手把手教动作,一些轻度和中度认知障碍的老人们慢慢举起了手,努力尝试跟着志愿者们训练。对于患重度认知障碍的老人们,由于无法交谈,“爱心黄手环,医心永相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围在了一起,与在场的爷爷奶奶们一起做拍手操,运用音乐的旋律来刺激退化大脑的兴奋性,让他们活跃起来。活动最后,其中一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还主动教志愿者打太极、下腰,有模有样。
进步不是一蹴而就,小小的进步带给志愿者的便是莫大的感动。活动结束后,我也曾问过其中一个志愿者:“怎么样,实操的感觉还可以吗”?他只说了四个字,很有意义!当时我想,这不就是此次活动的目的之一吗?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身兼时代的重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是赋予了我们崭新的意义。
团队社区筛查组成员7月18号一早来到了湖州市东白鱼潭社区,面向社区老人开展关于老年痴呆症的科普互动及量表评估活动。
清晨树荫下的老人们摇着蒲扇纳凉,听着戏曲,择着菜叶,或跟哼着戏调,或互唠着家常,“夕阳无限好”的意境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六位实践团成员分成两组,首先向老人进行自我介绍,再从他们的生活状态开始聊起,帮助老人放松心情,便于之后科普和初筛的顺利进行。随后,成员们询问老人眼中对老年痴呆的印象,结果大同小异,老人们大都认为老年痴呆患者“脑子不清爽”、“记不清东西”、“不认识路,不认识家人”等。但这些只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症状,而正是那些不轻易被发现的症状才是老人无法及时接受治疗干预,导致病情加重的罪魁祸首。成员们便依此展开,告知老人们具体的老年痴呆症状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预防老年痴呆;教授老人们简单的健脑手指操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穴位拍打;鼓励老人们做了量表评估并简要完成了疑似有轻度老年痴呆症老人的资料收集。
初筛量表用的是PHQ-9、AD8、AIS 电子版量表,分别用于评估抑郁、记忆障碍、失眠三个方面。而这三个症状是轻度认知障碍(MIC)的重要表现,量表评估阳性的老人需要及时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和认知训练,以防病情恶化。
经过初步统计,在今天筛查的老人中大多无抑郁现象,少数有记忆功能下降或失眠次数增加的现象,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未筛查出量表评估阳性的老人,日后,实践团将把目标放得更加长远,关注更广大的老人群体,争取尽早发现未及时进行治疗干预的轻度AD患者并予以帮助。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团队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充分彰显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
(通讯员 兰璐瑶 王韦 贝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