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兰妮·克莱茵的理论中,婴儿与最初客体的关系,是未来自我(ego)发展与日后人际关系的原型。最初客体指的是母亲,或具备母亲含义的重要他人。
与以往在剧中注重“父爱”诠释,却对“母亲们”略显隐忍不同,金恩淑的《黑暗荣耀》(2022)堪称“妈妈们的战争”。
在《黑暗荣耀》之前,看过金恩淑的剧有《巴黎恋人》(2004),《秘密花园》(2010)和《鬼怪》(2016)。在这三部剧中,“妈妈们”总是忙碌而充满无力感,成就远低于“爸爸们”。“父亲”的位置看似遥远,却如神一样守护着自己的孩子。
《巴黎恋人》中启柱的父亲韩董,为了女儿启慧的未来,将意外出生的外孙启柱,变成自己的儿子,并承担所有争议。
《秘密花园》中,吉罗琳父亲化身的神明,促成了金洙元和女儿的姻缘,金洙元母亲的反对却未得偿所愿。
《鬼怪》中代表母亲力量的三神奶奶是大众守护者的角色,因“每个人都是我的孩子”的人物设定,所以始终站在较中立的位置。而以兄长、给予新生意义而担负“父亲”角色的鬼怪,则可以罔顾规则帮助亲近的人。在他的庇护下,鬼怪新娘池恩倬一次次死里逃生,妹妹金善的炸鸡店生意兴隆,柳家成为显赫的豪门。
“神化的父亲”和“忙碌而无力的母亲”,是金恩淑在作品中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到了《黑暗荣耀》有所改观。在这部剧中,父亲们纷纷跌下“神坛”,形形色色的母亲们则成为主宰。
如克莱茵的理论所言,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是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原型,《黑暗荣耀》中的妈妈们,搭建了一个“黑暗系”的人际世界。
周汝正妈妈的乐观、善良,让儿子难以接受心中有恶的自己;李莎拉的妈妈则以“帮亲不帮理”的方式,宠溺着女儿;文东恩的妈妈用一种完全放手的方式,让女儿因“没有家”成为被霸凌者;也有如河道英和泰旭的妈妈们那样,看似尊重儿子的选择,但会在暗中干预;惠廷的妈妈只出场一次,但那句“耽误我送衣服”足以说明她成长环境的恶劣程度,教育女儿的对错认知不如给客人送衣服重要。
在众多妈妈中,妍珍和姜贤南像“妈妈”正反面的两极。前者明明自己有能力,却不惜用曲解的价值观保护着女儿;后者则在生活给予的无力感面前,竭力维护着女儿的善恶观。
妍珍的成长是典型的“父亲缺席,母亲错位”。父母离婚时,母亲找到做警署的同学调查老公出轨的证据;妍珍因霸凌文东恩被送进警察局,她不同于李莎拉的妈妈,知道自己女儿做得不对,但就是想轻描淡写带过,而是叱责妍珍“怎么连个一无所有的丫头都对付不了”。
道德感、是非观、社会的理性规则,在妍珍的妈妈眼中都是无能的借口,所以她竭尽所能为女儿创造一个三观扭曲的世界。妍珍延续了她的教养方式,只是时代不同,她很难像母亲那样,让“扭曲”在自己的生活圈中泛化。
从妍珍三代母女的成长能看到在悄然变化的社会规则。妍珍妈妈那一代,有钱可以为所欲为地左右他人,哪怕是警署署长、学校的老师,也会因利益为其提供便利。
这种便利惠及到妍珍这代。因同学指出自己色盲的生理缺陷,全在俊可以不计后果地殴打对方;学校的医务室是妍珍的午休室,甚至可以毫不避讳地承认霸凌事实,然后停掉校医的工作。
到了艺率这一代则不一样。艺率有文东恩这样不看学生家世的老师。妍珍的“没有一样东西是用颜色衡量”的价值论,虽然出于保护艺率的目的,但丝毫不能帮到女儿。艺率因为涂色被同学嘲笑时,如果没有文东恩那番“每一种颜色都很美”的话,给艺率内心带来的伤害可想而知。
任何规则都会物极必反,这也是为什么普世的价值观都是积极、正面的原因。人有保护自我的天性,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推崇利他,因此降低了规则物极必反的几率。
妍珍推崇的家世背景观,则很容易被反噬。就像高中时班主任明着帮妍珍等人一样,艺率所在学校的校长也因为金理事长的关系,拒绝把文东恩的档案拿给她看;曾经得力的申署长不仅升迁受阻,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师出无名地调查文东恩。
这也是为什么在其他人看来,比之前更强的妍珍,在文东恩面前却充满无力感。这也是河道英不能轻易用自己在私立学校的影响力,对付文东恩的原因。
在艺率成长的年代,财富和权力依旧能带来便利,同时,这个规则加速了反噬的周期,明智的人会将其转为“隐而不宣的手段”。爸爸河道英看到了,妈妈妍珍却还不能接受。
姜贤南是与妍珍不同的母亲。面对家暴的丈夫,哪怕知道女儿可以因年龄免受法律惩罚,也会拼尽全力让女儿善雅“别做错事”。
她对文东恩坦白,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和女儿好好吃顿晚饭,要煎蛋、煮汤,不是匆匆忙忙地吃。这个场景让很多人动容。这个愿望小到不能称之为愿望,但对姜贤南来说,却用梦想来形容。而当文东恩说出计划,善雅不仅不能和她一起好好吃晚饭,还会因她谋杀丈夫而离开,她依然会选择成全女儿。
姜贤南是位优秀的女性,自己的人生轨道中却充满无力感。她拥有让文东恩叹服的忍耐力和观察力,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却为了女儿受困于丈夫的家暴;当发现忍受家暴对女儿带来了另一种伤害后,就决定杀掉丈夫。
姜贤南是一个自己生活在黑暗,却努力为女儿寻找光明的妈妈。或许在她的成长中,经历了和女儿相似的创伤,也曾像成年后的文东恩那样,问过自己“如果当时有谁,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帮我一下,结果会怎样”。
所以在面对家暴的丈夫和痛苦的女儿时,她没像妍珍那样,重复自己的成长经历,而是做出改变,以受害者的身份,成为女儿的拯救者。
在克莱茵的理论中,超我(superego)和恋亲情结一起长大,真实的罪恶感必须在恋亲情结结束后才会产生,差不多在5、6岁时完成。从对罪恶感感知的情况看,姜贤南拥有成熟、健康的心理,而妍珍像个不成熟的孩子,哪怕她已经是个母亲,在心灵方面却不及女儿艺率成熟。
愿每一位妈妈在生活中都少点无力感,完成自己的成长。
(本文原创,如非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