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锤子科技的老罗发出消息,有意做一款3A级游戏。引得大家惊呼,有称赞其为“真の理想主义”从而黑转粉,也有人纷纷摇头表示做不到。为啥3A级游戏是理想主义者的专属品,创造一款3A级作品究竟难在哪?
本文先介绍一下3A级游戏的含义,以及其来源。
其实AAA级这一表达方式不仅出现在游戏行业中,在其他诸多领域都有应用,甚至使用的更早
1.体育领域
美国棒球联赛有大联盟和小联盟。在小联盟中水平最高的团队被称作AAA级。如果一名球员想从小联盟晋升到大联盟中,一般都要加入AAA级团队来等待机会。所以其职业规划的逻辑是A→AA→AAA→大联盟联赛。
2.经济领域
它本是一个华尔街证券评级指标,用来表示高度的可靠性和极低的违约率。
例如,世界各国都存在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其中标准普尔和惠普国际的最高评级就是AAA级。
一个AAA评级意味着该主权国家的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信用意愿和信用能力具有最高水平,是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的综合肯定。
3.传统行业
曾经的电话薄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于是一些公司发现并利用这个规律“为什么我们公司的名字不叫A1有限公司呢?”这样当一个消费者想要找某公司的联系方式时,就能够首先发现。最终,其他的公司也识破了这个方法,把公司名改为AA,甚至AAA,来成为第一个条目。后来电话薄里有更多领域的公司,然后电影和游戏公司也相继出现在电话薄中。现在当人们提到某个领域里知名的企业,就习惯称之为3A公司。当然并没有游戏公司真的叫3A,这只是一种对业界居于领导地位的公司的一种常见的称呼。
在游戏行业,AAA被用来指那些开发水平顶级、推广预算极高的游戏项目。而当游戏面世的时候,为了维持它3A的称号,还要做到商业上非常成功并且口碑极佳。
根据维基百科上的解释,AAA与游戏行业的渊源是这样的——
1983年伴随着Atari事件,整个北美游戏行业进入了大萧条。于是在80年代电子游戏的早期现代主义出现,游戏公司急需一个崭新而准确的标准术语来区分优质和劣质游戏。任天堂公司成为第一批创建质量审核机制的公司,通过这个审核意味着游戏通过了考验并且质量有保证。 Beam Software的员工Alfred Milgrom则重新诠释了高品质的定义——零缺陷(类似6 Sigma)。这在当时的游戏或其他软件平台,都是不敢想象的。而此时行业内大部分的质量表示方式还是数字或者文字评论,缺乏一个专门的词汇来描述零缺陷。
于是90年代,在美国的一些游戏行业会议中(如CES、CGDC、E3和其他私人会议),有些企业开始使用AAA的表达方式。这基于美国的学术评分:A为最高,F表示最低。而在游戏领域,这不是一种分类,而是相当于“宏幅巨制”。同时还表达出一种公司部署:被冠以AAA级的作品在公司内拥有最高的预算,占用最好的资源,甚至是特许经营。
(某SLG游戏界面)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