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学校邀请了心理咨询师贾媛淇老师做客二小,举办了《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的讲座,听后很有收益。
贾老师一共讲了好几个方面,让我记忆很深、有所触动的是这几句话:“有一种得到叫做付出”、“换位思考”、“一个人的风水在自己的脸上”、“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乍一听,也是老生常谈,这都是司空见惯、平平常常的句子,但细细想来,想要做到这些,却并不容易,如能做到这些,生活和工作该多么的顺风顺水!
讲座伊始,似乎并不那么顺利,鼓掌者寥寥,和贾老师的互动并不热烈,也许大家对说教类的演讲有抵触情绪,也许被岁月、工作和生活磨砺了多年的中年人已经日趋沉稳,我也在冷眼旁观着,且看能讲出个啥道道。
贾老师并不着急,也不慌张,从“我为什么要掌声”的提问入手,找两位老师配合,不一会儿就使场面热烈起来,打破了听众心里的坚冰,使人不知不觉就开始了和她的互动,气氛融洽起来。而我,在觉察到这些变化以后,却怎么也忆不起来贾老师是如何做到的,这就是水平吧,“润物细无声”似的无痕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都应该努力修炼到的层次和高度。
接着,通过录像设置情景,让老师们思索怎样创设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氛围。是的,每个人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其实是自己说了算的,天堂和地狱本无区别,区别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对他人是否热情、关心和友善,决定着我们的社会温度。给对方一个微笑,远胜于斤斤计较、怒目而视。自己心中有佛,才看人人都是佛啊!
贾老师为我们推荐了李希贵老师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从中可以看出李老师的教育观――宽容、鼓励、爱。从李老师的举例和现场提问看,往往令孩子一生难忘的老师,都是胜在感情上而不是学识上。爱孩子才能让一个孩子爱学习,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给孩子的影响才最大。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阐述过这个道理:亲其师才信其道。而我们,似乎在这个样样快餐式的社会里都变得急功近利起来,都因太有目的性而冷酷机械起来。
不仅仅是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用爱去感化他们,有智慧地去影响他们,把孩子们都“催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用鼓励、用温情、用理解去对待他们,有时候,放手,才是真正的教育;干涉,也许会适得其反。
当然,道理人人都懂,做起来并不容易,而且,做的“度”也很难把握。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不是随随便便谁都会成为成功的教育者的,但是我想,多学习多体会多探讨,会有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