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好的学习是将一个问题成为一项长期任务,变成富有挑战的、长期征战的过程。
目前网络发达,手机充斥着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很难使人发掘内在的东西为自用,周围但凡有所成者,多重视深度学习,多重视过程,别被结果牵着走。
感悟于游戏,除了孩子喜欢玩,连大人也喜欢,并且玩起来爱不释手。我一直是不排斥孩子玩游戏的,只要能掌握好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别变成单一的模式,那就放开玩好了。分析一下游戏,每款游戏上手,我们必须了解背景,掌握操作技能,形成自己的策略,随着挑战难度的增加,自己的技能,手眼协调,甚至精细动作都循序渐进的提高,我认为这个过程中与个人能力有直接关联,并不是简单的玩。游戏的优点在于失败了不会有挫败感,更不会因为简单而失去兴趣。所以好的课堂,好的教学,能否从游戏中汲取点灵感,让所学之人兴趣不减呢?
我们平日里所学大多数是记忆性的知识,包括测验考试已经是一种记忆性考核,学习的终点不应该是记忆了多少,而是你调用了多少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把知识当作一种技能操练,获得技能的同时也就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尽管这种能力初期会非常弱小,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具备了这种意识,就会发挥学习最大的效力。学习的方式很多,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设计式操练,都有各自精华的部分,都是深度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
文章最后阐述了深度学习,让不同的知识变成相互联系的化学反应,通过迁移,印证和互补方式达到融合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我认为理论好理解,实践起来非常不易,有这个思维的开启也是一件好事,仅得到一点的启发,留给日后大脑复盘再细细品味。
(五)修炼思想,成为真正的利器
无论何时,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我们每日的工作生活环境众声喧哗,信息的来源纷繁复杂,过滤掉那些无用的,精选可信赖的是当务之急。时间之尺告诉我们如何筛选,本节在筛选上却更加适用。提高自己的信息品味,不追风那些陈词滥调婆婆妈妈的信息,重事实,轻观点和评论,可以试着定期闭关,断掉外界的一切干扰,在休息日彻底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行自我的思考,这些都是我认为很好的修炼思想的办法。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是写作的一种态度,适度的简洁意味着更深的内涵,关键得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点。我喜欢读长句的感觉,觉得意境油然而生,顿挫可以自由控制,能得到自己的阅读节奏感,这样一来势必有些语句就显得啰嗦,滤去无病呻吟的东西改变文风,对形成写作习惯的人来说很难,我认为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还是值得借鉴的。
文学和艺术都需要灵感,而灵感来自于我们的潜意识,要想让潜意识有效的工作,就要给潜意识投够有效的信息和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潜意识会重新组合整理,最后出现所谓的灵感。所以不要试图回避自己没有灵感创造不出东西,而是在日常里并没有给自己的充实创造灵感的资料,不断的学习,不断猎取新知识,才能给灵感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不要忽视灵感往往来源于混乱,过程中不要惧怕日常的混乱意外的境遇,一向按部就班的人很少有生活的灵感,意外混乱的局面经常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只要有序的工作主流不被打断,那么就可以静候灵感来临。
最后比较难的是改变思维的固化模式转变成图像的过程,经过推进和创造,让思维扩展成一个更大的空间。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周密的思考,这些人并不是天才,而是掌握了方法。拓展思维的矩阵方法,我读完半梦半醒,它的价值在于拓展思维的疆域,通过分析所有的矩阵使思考的问题更加缜密,与矩阵相比我觉得不如清单方式更让人易学,如果没有现成的可以在计划事件之前的很长时间进行自我编写,然后一一对着执行,如此思考就变得周密起来。
通过对思维的了解,我们就不会再简单的用智商和天赋来评价一个人思维能力和可能的能力,一个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大脑,通过一些工具的合理运用,在不断行动打磨中,也会成为最强大脑的典范。
(六)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努力不是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策略,是一种个人的才能,这种才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特有的优势。通常智商概念的普及,天才被认为就是天赋异禀,让常人望尘莫及。可是天才少之又少,大多数平常人只要能找到所能,善用所能就好。
成长型的心智能产生积极的因素,值得我们采纳。但是人若没有突出的长板,便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这类的人最容易被淘汰沉没,不仅仅在工作中,在一个小家庭里同样适用。对于教育背景一般,职业技能缺乏,拼爹无望的人,应该把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专注做一件事,专注在一个领域内走到最后,前途迷茫的人,如果眼前投入的项目多,人生会越迷茫,人的精力有限,专注的努力才能脱颖而出,受益良多。
专注做一件事,千万不要让“差不多”思想占据上风,力求完美作为主题,才能有所建树。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精力旺盛、爱好广泛,各个领域都想尝试,如同打井,挖了一片,却没有一口出水,甚至我自己都是类似人群。所谓的专注不是狭隘的在一个领域钻研,可以采用“杠铃策略”将时间二八分成,用二分的时间去做领域之外的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足矣。
人不能总待在舒适区里不肯出来、也不能让自信心过于爆棚,人需要一些挫折失败和高难度的挑战刺激,潜能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作为家长不要苛求用自己的金钱和人情为孩子铺太平坦的道路,目前所能面临的中考和高考虽然强度很大,但是过于单一,在未来的经历各种各样的境遇,能依然焕发朝气的样子,才是我们培养的最终目标,培养这种才能,需要更难度的挑战,帮助建立自己的挑战阶梯,才能顺着这个阶梯,走向才能的顶峰。
培养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持是很难的,过程中中间总会有无数次的放弃无数次的犹豫不决,造成了兴趣渐渐消失贻尽,只有坚持下去,深入到底,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孩子在弹琴的家长深有体会,与其说是孩子的坚持,不如说是做父母的坚持,那种坚持只有到了最后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付出,这个时候才能说是一种兴趣吧!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好,不断的学习和优化,才能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和飞跃。
(七)每一个人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学渣和学霸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不希望孩子成为其中的任何一个。学霸选择依从性,学渣选择逃避性,任何一种都没有培养出学习的自主性,这种学习在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学什么?怎样学?目前标准化的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被灌注了抽象和片面信息的孩子往往缺少主见,成为一个缺少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个体,也就埋没了很多孩子的潜能。
关键问题来了,怎样从一个学习者转化成一个探索者呢?不要在自己学习的空间壁垒里打转,否则视野越来越窄,提升越来越艰难。有几种方式可以借鉴。先要学会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平台,利用不见得都可以用。逃课成为大学里的一种常见现象,有的孩子是确实不想学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老师讲课乏味令人昏昏欲睡,另一部分孩子会觉得老师的节奏与自己学习方式不同,直接摒弃老师的一切按照自己来。大学里随着学习的纵深,课程还保持趣味性就很难了,学生有了评价老师能力的标准以后我不反对逃课,但是低年级的逃课就不是一种智者的行为了。作为某个领域的初学者,还没有能力评价课程的价值优劣,采取消极的态度做预设和判断,往往会与一些知识失之交臂。再次要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世界三大在线学习的课程学习率并不高,原因在于没有教师给予的监督和氛围,很难让人主动的持之以恒,只有知道了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才能发挥网络资源的魅力。最后学会主动试错,学生时代这种试错成本最小,不知道合理利用这段时间等踏上工作岗位再试错,那就极其危险。所以不要轻易阻碍孩子尝试性的行动,常常一次试错终生受益。
从游乐场到荒野求生,从大学到社会,赤裸裸的真实世界里没有说明书。在学校常常沿着前人的铺设的路走,学前人的经验和知识,这个过程如游乐场般几乎没有太意外的事情发生。一旦进入实践,就会有各种困扰令人焦虑不安,甚至遇到崭新的问题,查阅所有的资料也找不到答案,荒野求生的模式能激发人自我的能力。这个过程只有正确的认识问题,独立的思考问题才能解决,学会屏蔽复杂问题的方式,时刻思考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核心,知道眼光放大分析极端现象,洞悉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变幻莫测,这些都是独立解决问题很好的方式。
从大学到社会,从知识到实践,都是一个思想飞跃的过程,无论何时,在现实的世界里多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里多思考现实问题,这种思考才能将这个飞跃的过程做自然的链接,当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自己心智的一部分,然后创造出来一个独一无二的你,这种独特性是最好的竞争力,坚持再坚持,引导孩子去做“酷”的事情,完成一件酷事,也就是去发现或者重新发现事情的价值,去尝试走自己的路,如果找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
结尾:
当读完这本沉甸甸的书时,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撬动了我封存多年的观点。在我们认知世界里,存在着比可知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大多数时间对发生的一切习以为常。如果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一个独一无二有才能的人,就试着细读这本书吧,学会方法,从表象中寻找潜力,从平庸中寻找别致,做自己梦想中喜欢的样子,可以让本来五光十色的人生变的更加绚烂夺目起来。想想小时候的理想,其实我们一直有个对自己未来样子的幻想,那一直是我们的梦想,问问自己要让这个梦想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