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芳心苦·杨柳回塘
大意: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形容莲子,我觉得没有哪个词比“芳心苦”更恰当了,莲子肉甘甜清香,莲子心却苦涩无比,恰似一颗芳心正苦。
江南一带,莲子是很常见的果子,夏末秋初,西湖边上经常能看到农夫们挑着担子卖莲蓬。提到莲子,我对《西洲曲》中描写采莲的那一段始终记忆深刻:“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在贺铸的笔下,莲花俨然就是一位温柔艳丽的美人。其上阕写到莲花的生活环境:杨柳回塘,鸳鸯别浦。意思是,在杨柳丛生的水塘,在鸳鸯出没的浅滩。谁都知道莲花是长在水里的,贺铸的意思也是如此,可他偏偏能用他人所想不到的绮丽语言,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水塘一下子大放异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娇艳的莲花美人。
然而,即使周遭有如斯美景,莲花还是寂寞的。水塘四周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绿色浮萍,隔断了水上的路,即使采莲的小舟也要费一番劲才能划进来。都说春天百花争艳,各色鲜花一旦沾了春的气息便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又热闹又喜庆。但是到了夏天,陆上的花都凋零了大半,更别提水上了。除了莲花,整片水面又哪有其他花的踪影?就算是平日里喜欢在花间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那喜好采蜜的蜜蜂,也似畏惧了炎热,懒得出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莲花纵使再美,也只能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慢慢等待红颜老去,只留下一颗芳心,正凄苦。
《花史》云:“莲,君子也。十友中成为净友。十二客中又称净客。”看来,莲花身上那股“君子”之气是人所公认的。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论何时何地,她始终都是干净的,以“净”字当做她的前缀,恰如其分。这也是为什么她总是被用来形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凡洁身自好者,都喜欢以莲花作为标准,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贺铸在细数莲花的孤独与愁苦的同时,既是以莲花自比,又让自己以“骚人”的形式出现,倾听莲花的诉苦:当年不肯嫁春风,如今却被秋风误。按照词中的意思,莲花不是没有机会“嫁春风”,她完全可以跟其他花儿一起在春天争艳,只是她自己不愿。到了红颜凋零时,却白白被秋风给耽误了。尘世间,像莲花这样的人太多了,不肯随波逐流,为世俗所染,他们原以为自己的坚持可以换来回报,到头来,得到的却只是“无端被秋风误”。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西风误”,这句话拟人味十足,与北宋另一位词人张先在《一丛花令》中所写的,如出一辙: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笔下的这位女子,正如贺铸笔下的莲花,她们都无端被“秋风”耽误了。女子的芳心想必亦如莲花一样,是凄苦的吧。
他日零落成泥,化为尘埃,可会后悔曾经未嫁东风?世间总有那么多人,痴心不悔,甘愿被秋风所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