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与一个朋友聊天,谈到她的一个护士长,忠诚、好学、专业技能出色、以身作则、对自己对护士都要求苛刻。做专业护士时,优秀出色,同事们都喜欢;一旦做护士长,就完全变了样子,护士团队鸡飞狗跳,医生们也是诸多不满。不让她做护士长,就变成一个大家喜欢的好护士,再升上来,又把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折磨的很痛苦。于是,抱怨大家不配合,诊所氛围不好......在诊所里几起几落,快把朋友愁死了。
作为医生和护士,我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做专业医生和护士时,我们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旦升职做了一名管理者,提拔上来后会觉得很失落的,难以适应,有的甚至以离职告终。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出色的专业人员,一旦“医而优则仕”,就痛苦不堪,优不起来了呢?
我觉得,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把一个技术型人才,错放到了管理岗位上。
在这里,我先讲一个二战时的小故事。
据说,二战时期,英国要选一个人去前线当将军,筛选到到最后,有两个候选人都很优秀,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大家权衡讨论很久都决定不下。
于是,他们请教了英国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伯爵,老伯爵要求和这两位候选者分别吃一顿饭,单独聊一聊。
第一个候选者X与老伯爵见面后,给老伯爵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老伯爵赞叹他是一个天才,觉得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厉害能干的人,即懂军事又懂政治,他为英国有这样的人才而感到骄傲......
大家都认为,一定是选第一个候选者,第二个没有必要见了,但是老伯爵坚持要见一见第二位候选者。
第二位候选者Y与老伯爵见面后,老伯爵沉默了。大家纷纷询问结果,老伯爵纠结了很长时间,说:“我依然认为,第一个是我见过的最棒的天才。”
“但是,让我纠结的是:X让我觉得,他是这天下最棒的天才;而Y让我觉得,我才是这世上最棒的天才。”
“X的确很厉害,而Y却有一种能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如果在前线,我相信士兵们一定会因为有Y这样的将军而士气高涨,所以,我建议选Y。”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管理者最重要核心,是让对方变得出色和重要,而永远不要凸显自己的重要性。
即便是在我们目前口腔诊所这样小的企业单元,工作岗位也应该划分成技术岗和管理岗,在人才选用方面,要根据岗位特点和需求,寻求和安排不同的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真正的才能。
很多医院,习惯于把专业做的很出色的员工,最后都提拔到管理岗,正所谓“医而优则仕”,然而,这样做,真的对吗?
事实上,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不同的潜能和特点,有的特征甚至是对立和冲突的。管理型人才突出一个“全”字,而技术型人才则更注重“专”字。
技术型人才,比如医生和护士,最重要的就是对医疗技能的精益求精,肯下苦工夫去钻研,掌握精进的专业技能,成为本行业里的专家,具有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技术型人才需要有超强的耐力,愿意忍受孤独,并把这些当成生命中的乐趣,追求技术专业能力第一。
而管理型人才,要担当管理和引领的作用,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突出,视野开阔,是有领导能力和管理策略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有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其他一些宽泛的知识和能力。
我们拿一个出色的口腔专家和优秀的门诊主任举列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1.能力要求不同:口腔专家要求技术专业能力第一,而门诊管理者要求的是人际关系能力第一,专业技术能力第二。
2.关注点不同:口腔专家的关注的是专业技术,对技术较真,追求细节和完美。而门诊管理者关注的是人,在处理人的问题上有弹性,追求大局观和灰度。
3.成就感不同:口腔专家精于钻研,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在行业内功成名就;而门诊管理者不能只想着自己成功,而是要带给团队成员成就感,尊重、认可、欣赏、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有能力,不与他们抢功。
4.沟通方式不同:口腔专家坚持原则,喜欢一语中的式简单、直接的沟通方式;而门诊管理者内心有原则,但沟通更婉转,变通,不拘泥于细节。
5.自尊度不同:口腔专家要面子,脸皮薄,追求公平;门诊管理者脸皮“厚”,受得了批评和委屈,追求结果第一,公平第二。
6.工作范围不同:口腔专家擅长做口腔医疗,也喜欢专一地做口腔技术,不愿意搭理其他事物;而门诊管理者处理的都是门诊吃喝拉撒的杂事,这些杂事很容易消磨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会从这些杂事中学习和提高自己,从这些与人的沟通中获得成就感。
现在,我们很多诊所经营者,永远都在做一个口腔专家,而不是一个门诊管理者;在门诊做很多事情,让自己变得更重要,而不是让员工变得更重要。
想一想,为什么一个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也没有什么学识的刘邦,最终能够成就霸业?而力拔山兮气盖世,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最终却自刎乌江?不正是因为刘邦能识人、会用人、肯成就他人吗?毛泽东对其的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作为一个医院经营者,最重要的是能够清楚的区分,哪些人是技术型人才,哪些人是管理型人才。把他们挑选出来,善加利用,充分开发人才的潜能,方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