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公”、“土地爷”,是民间供奉最多的神之一,属于民间的地方保护神。
只要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庙堂。现代一般代表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土地神相对职位较低,属于基层的神明。
相传,土地公公和城隍老爷同住在一座大庙里, 城隍老爷喜欢管“闲事”。
遇到百姓有难他总是乐意相助,所以大家都很尊重城隍老爷,特地做了一块“有求必应”的大匾送给他,高高悬挂在庙里大殿上。
老百姓除了上香以外,还供奉大鱼大肉,全是荤菜。
土地公公不喜欢管“闲事”,他喜欢清静,整天总是冷冷清清地坐在一旁,有时干脆躲在墙角里睡大觉。
所以,很少有人来供奉他,就算有,也不过是一些豆腐、菜干类的素菜。
土地公公眼看着城隍老爷整天大鱼大肉,心里有点眼馋。他想,城隍老弟究竟有啥本事,老百姓为什么都这么尊敬他呢?
有一天晚上,等到上香的人都走了,城隍老爷又开始了他的大吃二喝。滋儿喽一口酒,吧嗒一口菜,吃的是不亦乐乎!
土地公公实在忍不住了,从墙角里走出来,和城隍老爷说:“城隍老弟,你到底有什么神机妙算,使老百姓这么大鱼大肉地供奉你!”
城隍老爷笑着对土地公公说:“我哪里有什么本事?只是人们有什么难事需要我帮忙,我就尽量想办法,帮助大家排忧解难而已。”
土地公公听后心想,我天天见他红光满面,高坐大堂,从来也没见他皱过眉头、动过脑子,他不是在骗我吧?
有啥可难的,那个位置我也能做,于是对城隍老爷说:“城隍老弟,你的位置可不可以让我来坐坐,我也来动动脑子,做点好事,弄点鱼肉荤菜吃吃。”
城隍老爷满口答应:“可以、可以,刚好我明天有事外出,就请你坐在我的位置上吧。”
第二天一大早,城隍老爷出去办事去了,土地公公衣服穿戴整齐,笑嘻嘻地坐到城隍老爷的位置上,等老百姓前来求教。
没过多久,进来了一位农民,走到城隍大殿前磕了三个头,又拜了两拜,然后开始低声求告。
原来今年入夏以来,天气干旱,很久没下过雨了,就连河水都快要见底了,地里的菜苗马上就要枯死了。他请城隍老爷显灵,让老天爷下场透雨,以解燃眉之急,日后必定供奉大鱼大肉表示感谢。
农民走了,土地公公好不开心,他要天下雨浇菜,这有何难。只要我通知海龙王出阵,龙尾巴动几下,雨就落下来了。
不一会儿,一位渔民急匆匆进了庙门,在城隍大殿前磕了三个头,又拜了两拜,然后开始低声求告。
原来渔民辛辛苦苦出海捕鱼,冒着生命危险捉来的鱼,上岸后没人买,只好晒鱼干卖干货,他求城隍老爷帮忙,让老天千万不要下雨,等把鲜鱼都晒成了鱼干,日后必然供奉鱼肉以示谢意。
这下可难住了土地公公,这一个要下雨,一个不要下雨,到底怎么办啊?
土地公公正在为难时,又有一位果农进了庙门,走到城隍老爷大殿前磕了三个头,又拜了两拜,然后开始低声求告。
原来他家几百亩桃园正是桃花开的时候,花开引得蜜蜂来授粉,他求城隍老爷,让老天千万别刮风,果树授粉后方能结果,日后必定大鱼大肉供奉城隍老爷。
果农走后,土地公公自言自语地说:“他不要风,这好办,只要请风神休息一下就好了。”
正在这时,有位船夫进了庙门,在城隍殿前磕了三个头,又拜了两拜,然后开始低声求告。
江南的老客过来收鱼干,已经装好了满满的一船,明天一早就要开走,他求城隍老爷,让老天刮起一阵顺风,帮助大船顺利离港,日后必定大鱼大肉供奉。
船夫刚走,土地公公一高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叹口气道:“今天怎么这么倒霉,来了四个人,一个要下雨,一个不要下雨;一个要起风,一个不要风。这叫我如何是好?”
土地公公是越想越着急,急得在大殿里团团转。到了晚上,城隍老爷回来了,看见土地公公在大殿里乱转,好奇地问:“土地公公,为何好好的座位不坐,却在大殿里兜圈子?”
土地公公只是摇头,急得连话也说不出来!
城隍见他急成这个样子,就劝他说:“不要着急,有事慢慢说,我来帮你解决。”
土地公公这才把白天的事,一股脑地说给了城隍听。讲完后,土地公公从座位上下来,苦着脸说:“我还是把这个座位还给你吧。”
城隍老爷听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土地公公说:“你看这样处理如何?夜里落雨白天晴,晒得鱼干菜又青,春风不在桃园里,风到江边送客人。”
土地公公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心甘情愿地吃素不吃荤了。
从此以后,土地公公怕动脑筋,就和城隍老爷分开了,把又高又大的庙让给了城隍老爷,取名为“城隍庙”,自己搬到偏僻小巷,取名为“土地堂”。
这“土地堂”,小得连人都进不去,所以敬香的人们,只能在土地堂门前的地上,用豆腐、茶干、素菜供奉土地公公了。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营第6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