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火车站拿票,所有窗口前都排着一条长龙,选了比较短的一条排在后面。前面是两个民工模样的中年男人,都穿着长袖外套,前襟敞开着,露出质地粗劣的T恤和廉价的衬衫。俩人都是一张常年承受风刮日晒的粗糙的脸,其中一个很丑,令人不敢直视:满脸高低不平的丘陵与盆地 ,皮肤是过分的紫红,像充了血,一张天生合不拢的嘴巴,上唇朝外翻,下唇僵硬地横着。他不停地和同伴讨论着车次和车票的事儿,似乎拿不准买票的时间和车次。他们犹豫不定的时候,长龙一点点缩短,逼近窗口了。我很着急,怕他们讨论个没完没了。可是忽然,丑的那人跨出买票的队伍,退到了一边,另一个见了,也忙侧身退到隔离带外面,他们动作斯文地示意我先办理,似乎是要再商量一下。我忙说“谢谢!”我感觉有些意外,他们衣着粗劣,又脏兮兮的,看起来猥琐又土气,可是他们的行为确实很得体、很礼貌。他们可能自卑,可能人穷志短,但比起某些华服洋装挥金如土炫脸炫肉的人,后者似乎更该遭人鄙视。我曾有一种偏见,认为农民工不修边幅、衣着邋遢是因为懒惰。现在想想,他们谋生的环境不允许他们讲卫生谈情调,他们的收入水准也不允许他们选择昂贵的衣饰。虽然到处都在宣扬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可是一张脸代表的东西毕竟有限。站在人类社会的角度,每个人都该是平等的,彼此理解、尊重,才是最高的修养。
二
夜骑集结的途中,路过中医院前的公交车站台,一个老人正艰难地试图从轮椅上站起来。老人大约七十多岁,没有人陪在身边,他奋力用两臂撑起身体,想让双腿平稳地立在地上。可是努力一次次都白费了,疲惫的身体重新坠落进轮椅中。我骑在车上只看到这一幕,不知道老人最终有没有站起来。他跌落轮椅时无助的眼神在我面前挥之不去:有一天我也会老去,也会像他一样无助,也会像他一样失去活着的所有乐趣······看着他,顿觉每个人都没有理由不尽力去抓住当下:去品尝年老以后不能再碰的美食,去饱览年老以后无力再走到的地方,去取悦想取悦的人,去做一切喜欢做而年老以后不能再做的事情······当我们老去,坐在轮椅里只能靠回忆度日的时候,靠什么慰藉我们的孤独?如果我们曾经经历过,并且留住了那些过程,老年的荒芜感将会被美好的回忆冲散吧!无论怎样,握住现在是没错的。松鼠秋天的时候就开始寻找温暖的窝儿,开始搜集越冬的食物了,人不是最擅长未雨绸缪吗?为了未来轮椅上那些无助的岁月,给自己积累些回忆之资吧!
三
初六开始,几乎每天下午骑行一趟豫坡酒厂,往返四十公里的路程在自行车的轮子下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轻松。每次返程都满载而归:酒厂周边全是一望无边的碧绿麦田,前段时间下的那场雪催得麦苗肥壮、葱绿,同时也催生出大片大片鲜嫩的荠菜。把车子扔在田边丰茂的茅草丛里,踩着潮湿松软的沃土,不用任何工具,轻松就能拔出一棵棵肥嫩的荠菜。
下午的阳光柔暖地铺撒在天底下这片缈无人迹的绿海上,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没有雾霾没有粉尘没有废气的气息,偶尔有风会带来一阵酒厂特有的酒糟味儿,有点“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荠菜们实在太多,拔完这一片,旁边又冒出另一片,手和眼睛都有点忙不过来,一个人挖野菜的节奏居然也紧张而热闹,奇怪不?
挖得太多没处装,第一次没经验,没拿袋子,只好把骑行头巾的一头扎紧,做成个小口袋装荠菜。按了又按,实在装不下了,看见酒厂前面那家杂货店,打算进去买个袋子。店主是一对老迈的夫妇,老太太卧在床上,老头儿在拾掇杂物。知道我来挖荠菜,老头儿说:给,拿这个铲子挖去。我说:挖得太多装不下了。他找来一个塑料袋递给我说:明天还来吧,给你准备好袋子和铲子。老头儿的热心肠真让人感动!挥手告别老夫妇,夕阳下,一个人的骑行成了最令人陶醉的事。幸福的时光虽有中断的时刻,但幸福的感觉却可以在记忆里长存。
每天挖的荠菜太多,荠菜煎饼,荠菜饺子,荠菜菜馍,轮番变着法儿也吃不了。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分享去,后来干脆给闺蜜们一人分一小袋子,连楼下捷安特老板娘都有份。一个人的劳动换来那么多开心的笑,还有比这更叫人有激情去做的事情吗?
四
读生活,其乐无穷;读书,更是乐在其中。
从《帝王师刘伯温》这本书里我听出一句话:人类历史上最贵的东西,就是人才!没有人才,国将不国,万事不成。拥有人才,上天也眷顾你;身边没有慧眼,再难得的机会也只能与你擦肩而过。不是那块料,任谁也提不起来;是人才,终将有所成就。中国历史上给人才以最高礼遇的时代首推战国时期,为了网罗人才,秦国专门开辟了一条士子街(就是知识分子齐聚之地),并为各国士子设立了可以自由言论的“论政坛”;齐国更是在春秋时代就建立了一个专门招贤纳士的机构:稷下学宫。就连当时称雄列国的霸主魏王,也不惜重金派太子亲赴云梦山,邀请军事奇才孙膑为魏国效力。在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两股农民起义势力的对垒中,强大的陈友谅正是败在了拥有刘伯温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朱元璋之手。可见,对个体的人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人才,并且深知自己的价值!懒得聪明,是真愚蠢。而对于一个团队甚至国家来说,拥有各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就像一支占领了制高点正在与敌方对垒的军队,处处占尽先机,胜算在握。
五
《鬼谷子的局》这本书像一块磁石,第一次听,就把我变成了一颗小铁钉,被它牢牢吸住了。前番,颇为秦惠文公舍苏秦不用而深感不平;此刻,又为苏子千里远赴邯郸前途未卜而辗转反侧。一边自嘲“听书人落泪,替古人担忧”,一边又仿佛在等待上天对自己命运的裁决。身心仿佛已踏入鬼谷子纵横天下的棋局!恍如自己已幻化为胸怀天下、半世蹉跎、大器晚成、运筹捭阖的苏子,正在艰难地实践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
观史可以明智,听《鬼谷子的局》,虽有走火入魔之虞,亦有怡情益智之乐也! 醉于书而难眠,处深夜而感怀。张仪学成出山,来到楚国,豪情万丈地要大显身手,干一番事业。不料遭佞臣陷害。在这个局中,楚王面前有两个张仪:一个是帮助自己谋取了越国的大功臣张仪,一个是被诬陷私窃了和氏璧的小偷张仪,且不论张仪本是被阴谋陷害,即便张仪真的把和氏璧窃为己有,对于一个国君、一个国家来说,哪个张仪更有价值呢?大概小学生都能做出明智的判断吧?但是楚君居然选择把张仪以偷窃罪打至半死并逐出国境!!当一个济世治国的旷世奇才的价值不如一块玩物美玉的时候,明眼人只能扼腕!不管是蝼蚁草民还是王公贵胄,每个人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活着,就得不断地做出抉择。当一个人的选择合乎大道时,他看到并得到的就越多;当他的选择只发自本能私愿的时候,离灵魂的毁灭、肉体的困窘就不远了。人活着,每做出一种选择都很难,给自己选一条越走越宽的路更难,路径却很简单:舍私欲而就大道矣!
有的人生活在时间长河里,与古今哲人贤士相晤谈。有的人生活在空间中,与周围邻人俗士相往还。喜欢读书的人生活在时间里,不读书的人活在空间里。生活在时间里的人更珍重精神的愉悦,活在空间里的人,往往沉溺于物质的享乐。如果也需要做出选择,我希望做一个生活在时间里的人。
六
生活体验也好,读书观史也好,让我看明白一件事:释迦牟尼只有一个,老子也只有一个;西施只有一个,李清照也只有一个;李白只有一个,曹雪芹也只有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是只有一个。人的天性都是爱“好”的:花前月下、金榜题名、故里荣归、怡情逸致;看美景、享美食、居美宅、傍美人......每一个自我都在说:“对自己好一些!”如何才是对自己好呢?身在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接受这个世界,融化于这个世界;身在人群,乐在人群,汇入人群,消失于人群;身在世事,冷观世事,化解世事,消弭于世事。世界、世人、世事,是我们生命的容器和载体,最明智的做法是:调整好心态和坐姿,活出自己最舒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