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ive-C的内存管理重要有三种方式:自动内存计数(ARC)、手动内存计数(MRC)以及内存池。
1、自动内存计数(Garbage Collection)
ARC与Java类似,在你的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高手在你的背后准确地帮你收拾垃圾,你不需要考虑它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如何工作。你只需明白,我申请了一段内存空间,当我不需要使用这一段内存的时候,当其内存变成垃圾的时候,背后会有人帮收拾掉。但是处理不用的内存垃圾时,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在携带设备里面,资源是紧俏商品所以iPhone不支持这个功能。
可以通过alloc-initial 方法创建的解决,创建后引用计数+1,此后每retain一次引用计数+1,并且在程序中做相应次数的release就好了。
2、手动内存计数(Reference Counted)
MRC:从一段内存被申请后,就存在一个变量用于保存这段内存被使用的次数,我们暂时称其为计数器,当计数器变为0的时候,那么就是释放这段内存的时候。如:当程序A里面一段内存被成功申请完成之后,计数器就从0变成1,这个过程可以叫做alloc,然后程序B也需要使用这个内存,这时计数器就从1变成2,也就是retain了一次。紧接着程序A不需要这段内存了,程序A就把这个计数器减1(release),程序B也不再需要这段内存的时候,也把计数器减1(release)。当系统Foundation发现这个计数器变为0了,就会调用内存回收程序把这段内存回收(dealloc)。如果没有Foundation,需要手动维护计数器、释放内存等等工作。
一般都是由类的静态方法创建的,函数名中不会出现alloc或init字样,如[NSString string]和[NSArray arrayWithObject:],创建后引用计数+0,在函数出栈后释放,就相当于一个栈上的局部变量,当然也可以通过retain来延长对象的生存期。
3、内存池(NSAutoReleasePool)
内存池(NSAutoReleasePool):可以通过创建和释放内存池控制内存申请和回收的时机。
是由autorelease加入系统内存池,内存池是可以嵌套的,每个内存池都需要有一个创建释放对,就像main函数中写的一样,使用也很简单,如:[[[NSString alloc] initialWithFormat:@"Hello world!"] autorelease],即将一个NSString 对象加入到最内层的系统内存池,当我们三方面这个内存池时,其中的对象都被释放。